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为何霜叶红于二月花

发布时间:2021-11-24 13: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为何霜叶红于二月花

(视觉中国供图)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山行》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目光由近及远,逐步引向山峦的深处。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于是引出了“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一句,因为有人家的出现,寒山便蕴含着生气,白云缭绕也不显得虚无缥缈。“寒山”“白云”“石径”“人家”都是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的景物,这些已经构成了相当美丽的画面了。然而这仅仅是一个铺垫,夕照枫林的晚景才是真正的美景,它实在太迷人了,诗人流连忘返,就有了“停车坐爱枫林晚”的举动。夕照枫林的晚景到底美在那里?傲霜的枫叶昭示着什么?诗人的感情有了升华,于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就跃然纸上,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霜叶之红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枫叶变红的确是它抗霜雪的一个措施。植物都长有叶子,这些叶子是植物制造养料的器官,叶子大都呈绿色,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叶肉里有一颗颗绿色的小粒,人们称它为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色素。在阳光照射下,叶绿素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养料,使植物生长。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叶绿素占优势,遮盖了叶黄素和花青素的颜色,色素对阳光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说来也怪,叶绿素对红光和蓝光吸收较多,而对绿光却不吸收,还要把它反射出来。因此,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植物叶子,在一般情况下是呈绿色的。

当秋天来临时,秋风带来了一阵阵寒气,叶子里面的叶绿素抵挡不住低温的影响,开始变得呆滞起来。新的叶绿素很难形成,原有的叶绿素逐渐又被破坏,而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它们在叶绿素很快消失的时候,终于“重见天日”,相比之下,绿色减退,黄色加浓,大部分植物的绿色衣衫换成了黄色。这就是秋天的叶子变黄的原因。有些树叶如枫树的叶子,一到了秋季就变成了红色。为什么又变成了红色呢?原来,这是它们在巧妙地做过冬准备。当冬天到来之前,这些植物为了御寒,将体内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糖分。在植物的叶子中储藏有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淀粉只有转化成葡萄糖,才能输送到植物的各部分去。但是到了深秋季节,天气变冷,叶子在白天制造的淀粉由于输送作用的减弱,到了晚上也不能完全变为葡萄糖运出叶子,同时叶子内的水分也逐渐减少,于是葡萄糖就留在叶子里,浓度越来越高。而葡萄糖的增多和秋天低温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所以,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多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花青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物,本身没有颜色,当它遇到酸性物质时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这样,花青素在酸性的叶肉细胞中就变成了红色,所以树叶就变成了鲜红色。细胞液里的糖分增加后,细胞间隙里的溶液就不易结冰,这就增加了植物的抗寒能力。

树叶中的这种变化,正是大自然变化规律的体现,植物在寒冬即将到来前的保护性反应,是生命力顽强的体现。霜叶之红是经受寒风霜雪的洗礼,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不仅是对霜打红叶的赞美 ,也是对大自然内在规律的叹服。

上一篇:提高内驱力,如何从学会到会学聚焦双减新政的应变之道8
下一篇:跨界开放的人工智能科普 激发青少年想象与创造力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