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已百日有余,“双减”不仅有效地遏制了校外培训机构在资本裹挟下无序发展、野蛮生长,疯狂圈钱、过度宣传等乱象,更重要的是让教育回归学校,对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
“减负提质”是“双减”政策对教育领域提出的要求,促使学校把主要精力聚焦到课堂,实现学生的科学、快乐、高质量学习。很多学校运用学习科学“友善用脑”课堂教学范式改变传统课堂,大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只有当学习这种能力给个体带来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当个体能够利用其所学时,我们才对这样的学习感兴趣。”在“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更加聚焦真实情境,促使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在情境中生成利于解决问题的正向迁移,而这种迁移正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形成。这种对学习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激发了教师的变革动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的一节一元一次方程课,把抽象的数学算式与设计家庭装修方案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设使用时间为X,计算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哪种更加经济实惠。真实的情境调整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习这种必须付出的脑力劳动,变成鲜活、有趣、高效的探索活动。他们还采用课后活动方式开发了一百多门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素养,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
“双减”减掉的是冗长繁复、死记硬背等低效机械的学习压力,代之以沉浸、探究、积极、合作的学习活动,必然使孩子收获能力、快乐与成长。
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
学习科学指导下的课堂需要教师精准把握学习目标,在备课过程中准确提取核心知识点,关键概念往往蕴涵着学科逻辑,而对学科逻辑的理解和把握必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比如,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父亲、树林和鸟》描写了父亲仔细观察树林,发现鸟的活动规律,准确把握鸟的动向。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孩子来讲,抓住事物的表面现象不难,而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是其思维提升点。父亲看到树叶动,断定树上有鸟,而“我”则看不到动的树叶,更闻不到鸟的气味,自然感受不到鸟的存在。仔细观察事物,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文中的“我”听了父亲的介绍之后产生了“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感慨,这个感慨恰恰是作者在父亲指导下思维发展提升的产物。很多老师在教这节课时抓关键词、关键句,却忽略了让孩子理解和把握关键概念之后的逻辑关系。这是“双减”背景下教师改变课堂尤其要注意的问题。
《说文解字》中对“学”的解释是“觉悟也”,所谓觉悟,就是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而“习”的解释则是“数飞也”。在人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当掌握了一种方法,学会了一种技能,不用外力督促就会主动地实践,并不需要再强迫下去被动练习。
“双减”以后,很多老师和学者都在关注学生的作业问题。站在学习科学立场,学生探究学习和思维发展的过程更加重要。在用学习科学理论指导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作业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根本改变课堂教学的基点,把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和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基点,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为中心的课堂,“减负提质”才可能真正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