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校园消费贷” 堵住“偏门”开好“正门”
央视网消息: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超过4000万,大学生群体也被网贷机构视为目标客户群体之一,然而过度超前消费让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近日,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通知》指出,近期,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诱导性营销,发放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贷款,引诱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引起恶劣的社会影响。
《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验,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要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
《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风险管理,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规范催收行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所有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信贷信息都要及时、完整、准确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记者从银保监会了解到,银保监会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通知》贯彻落实工作,积极开展违规业务的排查整改,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五部委的《通知》明确指出,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那么,对于这一新规,大学生们怎么看呢?
记者来到上海杨浦区的邯郸路附近,周边有复旦、同济、上海财大等众多高校。在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的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会使用互联网消费贷款,其中最多的就是花呗。
同学们表示,身边使用网络消费贷的可能有少数会超前过度消费,多数还都比较理性,会在自己的还款能力内进行消费,余额有多少就用多少,到时准时还款,大家用久了成为一种习惯, 停用了就直接用余额支付,对自己没啥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非理性的网络贷款消费已经造成了部分大学生一定的家庭和社会问题,此次五部委联合发文就是为了制止大学生过度提前消费,养成更加健康的消费理念。
大学生消费贷款市场乱象屡禁不止,一是学生群体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容易落入诱导宣传陷阱;二是在校大学生的资金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正规金融服务没有及时跟上。
堵“偏门”的同时需要开“正门”。规范和健全校园金融市场,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整顿力度,将“偏门”堵严、堵实;另一方面要满足好大学生合理的金融需求,将“正门”开大、开好,弥补高校金融服务的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