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中医 >

三年之艾(成语里的中医)

发布时间:2020-11-27 11: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医人与治国,在古代哲学家眼里,道理是相通的,正所谓上医治国。

  孟子说:“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蓄,终身不得。”这句话啥意思呢?我们知道,孟子提倡“仁政”,他说,现在的诸侯,如果有好行仁政的人,那其他诸侯就会替他把百姓赶来了,就是万民来附的意思。但今天这些希望统一天下的人,好比得了7年的病,想用3年的陈艾来医治,如果事先不备好了,终身都得不到(统一天下)。

  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事,比如治国平天下,都得事先做好准备,得有民意基础,得到民众支持才行。所以后来,人们用“三年之艾”来形容凡事要在平时有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跟未雨绸缪的意思有点儿像。

  孟子为啥拿三年之艾来做喻体?东汉学者赵岐给《孟子》作注时说,“艾可以为炙人病,干久益善,故以为喻”。艾能治病,而且干得越久越是好艾。新艾湿,陈艾干。三年之艾属于陈艾,民谚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李时珍就认可“艾叶陈久者为上”的道理。孟子不是医生,但他对艾的药用价值门清,也说明艾在历史上很早就被广泛用于健康事业了。

  东汉张仲景创立了暖宫止血的胶艾汤和治疗吐血不止的柏叶汤,主药都是艾。梁代陶弘景甚至说“(艾叶)主炙百病”。李时珍的老乡梅全喜写了一本书《艾叶》,洋洋洒洒25万字,论说艾的身世、价值甚详。

  艾很早就走出医学范畴了。《诗经》《左转》等先秦古籍中,一般用“艾”来表达治理的意思,引申出安宁的意思。可见,在古人眼里,艾是具有治理作用,能够使人安宁的吉祥植物,既能治病,也隐含治理国家的意思。因此,孟子以三年之艾论说治国的道理,不是很合适吗?

上一篇:为什么说带脉是女性安全带
下一篇:中医药文化在希腊受欢迎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