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 张声生
在西医概念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细菌导致的疾病,该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于是,除幽螺成了主要途径。但这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增加,根除率逐渐降低,不少患者反复治疗却还是复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声生表示,近年来,中医药加入到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队伍中,通过中西医整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属“邪气”范畴,是一种外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之所以感染幽门螺杆菌,除了外邪侵扰,还与自身正气不足有关。尤其脾胃虚弱时,容易引邪入体。
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情有轻有重,发病症状也不同。总体来说分两种:一种是人感知不到的,没有发病症状的;另一种是能感知到的,比如胃脘部不舒服、反酸、恶心、胃痛,但笼统表现为消化不良。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否必须把它“赶尽杀绝”?这一点目前有争议。有些观点主张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就应该根除,也有观点认为,感染后没有不良症状,清除过程可能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而无法清除,得不偿失。中医认为,要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辨证看待。通常,如果患者胃部经常不适,有明确胃黏膜糜烂、胃溃疡、活动性胃炎、家族胃癌史,或者有淋巴瘤以及不明原因的贫血,才建议根除。
相比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对治幽螺更有优势。已有研究证实,某些中药以及含中药的黏膜保护剂有抑菌或杀菌作用,而且对耐药菌株也有杀灭作用。中药辅助治疗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是在西药使用前,用中药调理改善机体的内环境和症状,让机体处于较好状态,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第二种是和西药同时使用,既可以提高根除率,又能减少治疗的副作用,减少抗生素用量。
第三种是西药治疗后使用,对患有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中医疗法更注重改善幽门螺杆菌患者全身的症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基本治则”。张声生说,根据其虚、实分治,实则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泻并用。实者以湿热为主,祛邪重在清热祛湿;虚者以脾虚为主,扶正重在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具体来说,临床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分三个证型。
脾胃湿热证。有上腹痞满或疼痛,口干或口苦主症;次症为口干、不思饮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治疗应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可选用连朴饮:厚朴10克、黄连5克、石菖蒲10克、法半夏9克、淡豆豉10克、栀子10克、芦根15克。
脾胃虚弱(寒)证。有上腹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主症;次症为口吐清水、食欲减退、疲乏、手足不温、大便稀溏、舌淡且边有齿痕、苔白。治疗应健脾益气、和胃安中,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陈皮10克、法半夏9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
寒热错杂证。有上腹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口干、口苦主症;次症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肠鸣、大便稀溏、舌淡、苔黄。治疗应辛开苦降、和胃消痞,可选用半夏泻心汤:法半夏9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党参15克、大枣6克。(记者 水 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