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尤其是核心高端芯片并非易事,我国在这一领域本就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不少企业和地方政府还对其产业特性和规律认识不足。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应坚持“主体集中、区域集聚”原则,做好规划布局,避免“遍地开花”带来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
日前,6个百亿元级集成电路大项目先后“烂尾”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日益增加的外部压力再次揭开了中国的“缺芯”之痛,产业发展因而吸引了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投资过热也带来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甚至是“骗补”等行业乱象,亟待规范整顿,恢复理性发展的产业秩序。
集成电路投资过热缘于其市场重要性。以芯片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也被称为“工业粮食”,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万物互联时代,从手机、高铁、机器人等硬件终端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都离不开集成电路。中国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但多年来,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却超过石油,位居各类进口产品之首。也就是说,国产集成电路自给率严重不足。
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华为、中兴等国产龙头企业的遭遇更暴露了我国集成电路的短板。于是,相关企业纷纷着力发展芯片制造,芯片人才被重金争抢;各地先后出台扶持政策,芯片产业园兴建热情高涨。在市场和政策、资金的激励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一哄而上、良莠不齐,在好项目涌现的同时也不乏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甚至有个别项目建设停滞、厂房空置,最终造成了资源和资金浪费。
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应对集成电路产业有更清醒的认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尤其是核心高端芯片并非易事,我国在这一领域本就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不少企业和地方政府还对其产业特性和规律认识不足。集成电路产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端人才密集型产业。一方面,产业发展需要巨大资金投入,时间周期长,高端人才又支撑不足;另一方面,产业技术和产品更新迭代快,研发、投入往往赶不上变化,绝非一夕之功。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只关注短期政绩,对长期资金和政策保障缺乏统筹协调,给“三无”企业以可乘之机,造成了“一哄而上”的资源错配。
要谨防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过热带来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集成电路产业“一哄而上”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仅是部分项目“烂尾”造成的资源浪费,还会导致优质资源分散,哄抬人工、原材料等产业生产要素价格,搅乱行业秩序,带来恶性竞争,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使得一些龙头企业竞争力被削弱,形成主体分散和布局分散的行业乱象,不利于我国芯片行业长期发展。
整顿行业乱象要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规划。集成电路是高度国际化、标准化的产品,因而,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应坚持“主体集中、区域集聚”原则,做好规划布局,避免“遍地开花”带来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长效防范机制,加强与银行机构、投资基金等方面的沟通协调,降低集成电路重大项目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地方加强对集成电路重大项目风险意识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地方投资的积极性,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黄 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