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以虚拟主播、虚拟偶像等为代表的“虚拟数字人”进入大众视野。近日,百度发布国内首个可在APP内互动的超写实数字人,并将其融入百度APP语音搜索功能,用户可在语音搜索时与其进行面对面的实时对话。“生活智能伙伴”成为数字人发展新方向。
今年以来,虚拟数字人市场快速升温,多家科技企业发布了数字人相关产品。阿里巴巴开发的超写实数字人AYAYI已经正式“入职”阿里,成为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OPPO发布的基于虚拟人多模态交互的手机智能助手“小布虚拟人”,可实现与用户在多个场景生态下的实时交互;B站则专门为虚拟主播开设分区。
据介绍,百度推出的超写实数字人聚焦于实用功能,可满足用户在多场景下的搜索需求,例如用户说出“今天天气怎样”,数字人即可快速识别并自动语音播报第一条搜索结果。除了对搜索结果进行播报外,还可对端功能进行控制,实现夜间模式、书架、游戏等功能的一语直达。相关负责人表示,百度仍在持续探索如何让数字人更智能化,未来将开发数字人实时聊天、设置到手机桌面等功能;并计划建造数字人开放平台,基于更丰富场景拓展更多数字人IP类型,提供定制个性形象。
虚拟数字人的背后,集成了多模态建模、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视觉技术等综合AI能力,其在社交、传播、营销等领域的价值正在逐渐显现。随着相关技术逐渐成熟,数字人作为与虚拟世界的重要交互载体,潜在市场广阔。对于用户而言,虚拟人是进入虚拟世界的必要化身,用户可以根据喜好设置多个形象迥异的分身;对于经纪公司而言,虚拟偶像比真人违约风险低,因此其有意愿孵化虚拟偶像和虚拟主播;对于商家而言,多样化数字人的上线也能获得更多商业化场景,拓展新的数字营销空间。
行业智库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显示,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其中,身份型虚拟数字人约1750亿元,服务型虚拟数字人总规模超过950亿元。
尽管概念火热,但目前虚拟数字人产业仍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发展还面临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层面的限制。例如,在技术方面,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方式自动化程度低、生产门槛高,关键技术还不完全成熟。在应用方面,目前市场正处于前期培育阶段,替代真人服务的虚拟主播和虚拟IP中的虚拟偶像是目前的市场热点,应用偏向于娱乐化,生活服务类数字人应用较少。此外,在体系标准和安全伦理方面,行业内还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相关法律法规、伦理规范也尚待完善。
与真实世界的人一样,虚拟数字人前行也需脚踏实地。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姜奇平认为,数字人行业未来的发展还是掌握在拥有技术的企业手中。比如百度APP最新上线的数字人,使用了AI语音识别、4D扫描、TTS等多项技术去解决用户的生活问题。AI技术的不断成熟,也将为数字人创造更多元的应用场景,和更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当然,这些技术最终还是要以人为本。”姜奇平表示。记者 王轶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