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技术到航空工业,从珠海、乌镇到中关村,从线上到线下……一场场高规格、大规模的科技盛会接连上演,一项项科技成果的集中亮相折射着不断提升的中国创新实力。其中既有引领行业变革的世界领先科技成果,也有融入百姓生活的“硬科技”“黑科技”,而各项技术之间的融合创新,正在释放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创新火花在这里碰撞,合作共识在这里聚合,这些科技盛会在多维展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同时,也彰显高水平开放创新的勃勃生机,传递出持续扩大开放、共同面对世界经济艰难复苏这一挑战的决心。
中国航展:
展示创新成果 彰显自信开放
□记者 呼涛 洪泽华 王浩明 珠海报道
9月28日至10月3日,2021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下称“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举行。本届航展吸引了线上线下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家企业参展,展示了一系列军民用航空航天产品、最新探索的成果,以及大量尖端陆海空天及电子技术和产品,彰显中国对航空航天梦想的不懈追求和成就,传递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
核心技术自主化
参演飞机在空中时而翻转,时而爬升,观众中爆发出阵阵欢呼。这些明星飞机中既包括了装备国产引擎的歼-20,也包括了大型水陆两用飞机AG600、翼龙-2大型无人飞机等民用机型,“中国自主研发”是它们共同的关键词。
航展首日,“翼龙”实现大型无人机首次在国际航展进行飞行表演。“‘翼龙'系列无人机历经15年发展,已羽翼丰满奔赴祖国民生福祉使命,执行应急救援保障、气象监测、人工降水等任务。”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翼龙”系列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说,“‘翼龙’家族的持续壮大来自国家发展进步,来自中国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支撑,来自中国自主技术带来的信心。”
据李屹东介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这支无人机“国家队”已经一次次成功放飞“翼龙”,保障它成功飞赴河南暴雨灾区成为空中通信基站,飞跃甘肃祁连山降“甘霖”,自贵州安顺跨三省抵达四川木里完成中国首次大型无人机应急通信演练。在此次航展上,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携翼龙无人机家族全部成员参展——翼龙-1、翼龙-1D、翼龙-2等,以及在这些平台上的多种改进和发展型号。历经长期实战考验,翼龙已经形成了具有国际声誉的中国高端无人机品牌。它不仅代表着一个性能优异中空长航时飞行平台,能够适应远程、复杂环境,还具备了承接应急通信保障、气象探测、人工影响天气等民生关键领域任务的能力。展望将来,翼龙系列无人机将不断探索创新的应用场景,围绕着平台、应用、智能、协同四个方面持续开展技术创新,进一步丰富中国无人机谱系,提升中国高端无人机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助理、新闻发言人周国强表示:“随着航空科技进步和工业体系发展,各种功能的无人机系统也在快速创新演进,由此形成航空装备体系重要的核心领域和发展方向。其中在民用领域,无人机系统已经渗透到不同行业的众多应用场景中,正在孕育着大规模的行业应用和产业化,将是世界航空工业未来最具活力的增长领域。”
与世界共享机遇
高科技、高价值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不仅彰显了中国科技和制造业的强盛,也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制造链条,将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商联系在一起。
中国航展是全球公司与中国开展合作和深度融合的平台。中国是一个开放的航空航天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民航市场,在“后疫情”时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不断开放,中国成为一个很大的市场。波音公司非常有信心在中国开辟市场。”波音中国总裁谢利嘉说,“我们对投资中国的机会保持关注,希望能为客户带来新的体验。”
波音公司和中国的合作伙伴在航展上宣布,将在广州增加两条新生产线,将客机改为货机。该计划将增加767-300波音改装货机的运力,以帮助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
空客直升机与国家电网通用航空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和合同,以增强其在中国通过更本地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支持和服务的能力。今年7月,空客在天津投资建设的宽体飞机完成与交付中心A350项目刚刚正式投产,开始交付A350这款最新一代客机。
空中客车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表示:“中国是空客非常重要的市场,目前空客约20%的民用飞机最终交付中国市场,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空客在华实现了供应链、产业链的完整闭环,为其带来了更多成本上和生产效率上的优势。目前,空客在中国生产制造的所有A320型客机的机翼已经实现从原材料到零件、部件,再到系统安装、交付全流程的本地化。“这是双赢的合作。”
“我很喜欢航展带来的活力,并且也带来了创新和很有价值的产品,包括互联飞机解决方案和绿色航空技术。我们也在航展上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签署了新的合同。”霍尼韦尔中国及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林世伟说。
中国是霍尼韦尔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林世伟说:“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和这个国家的经济活力会给我们信心去坚持并拓展过去几十年来与中国的合作,并且肯定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与中国携手发展。”
飞向更大梦想
在中国人心目中,飞天是永恒不变的梦想。
随着中国不断进行空间探索,并开发航空领域,现在飞天的梦想已逐步走进现实。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更大的梦想已在孕育。
在展馆里,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展位前排起了长队。嫦娥五号返回舱、月壤和月壤容器每天都会吸引上千名游客前来参观。
“这里已经成了‘网红’打卡点,每天我们的讲解几乎没有停下来过。小朋友和青少年很期待能看看月亮上到底有什么。”一位讲解员说。
飞向火星是中国航天梦想的重要一步。今年5月22日,中国的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表面,标志着中国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火星车的国家。
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说,过去五年间,中国航天共实施152次发射,341个航天器送入太空,火箭的发送次数位居全球第二,先后与14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44项航天合作文件,与俄罗斯、巴西、德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在探月、火星探测和深空探测方面展开多种合作。
“探索宇宙、更好地开发宇宙为人类造福是我们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吴艳华说。
中关村论坛:
链接全球智慧 展现科技力量
创新永无止境,开放共创未来。聚焦“智慧·健康·碳中和”主题的2021中关村论坛日前落下帷幕。此次大会通过论坛会议、技术交易、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板块搭建科创舞台、架起交流平台。
近400位外籍嘉宾参与、500余家中外企业展示最新成果、100项新技术新产品发布……大会现场,创新火花在这里碰撞,合作共识在这里聚合。一场论坛,链接全球智慧、展现科技力量,助力中关村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彰显高水平开放创新的勃勃生机。
自立自强:
打造中国创新策源地
自主可控的模块化区块链开源技术架构“长安链”、适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机器人、10秒产生热能的石墨烯围巾……进入2021中关村论坛展厅,形状各异的模型沙盘、造型多样的机器设备、作用独特的先进技术吸引着观众。我国众多参展机构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碳中和等领域接连亮出看家法宝。
一项项成果的集中亮相折射着不断提升的中国创新实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第12位。
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和北京分别位列第二、三位。在大会的举办地中关村,能充分体会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这里诞生的无液氦稀释制冷机由我国自主研发,使我国具备了为量子计算等前沿研究提供极低温条件保障的能力;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发布的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有望帮助观测到原来无法观测到的量子过程或现象……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对于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权意义重大。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强表示,要发挥北京拥有众多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的优势,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加强基础研究,瞄准科技前沿,努力产生一流的科技成果。
毫不动摇: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北京,各项技术之间的融合创新,也在释放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智源研究院已发布智能模型“悟道2.0”,形成了自主的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技术体系。论坛上,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唐杰介绍:“基于‘悟道’大模型,我们实现了冬奥手语播报的数字系统。通过这个模型,听障人士可以看到或听到冬奥会的所有播报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在论坛上分享道,经过十几年的基础研究和三年多的成果转化,研究团队已取得突破。“我们的石墨烯玻璃纤维目前已经产品化落地。”
大会论坛不仅有“讲”与“展”,通过创新大赛挖掘一批创新团队,这些创新的“星星之火”有可能创造“燎原之势”。大会还设立技术交易环节,用促交易、促转化的方式,力争打通前沿科技落地应用“最后一公里”。大会还匹配更加常态化与多元化的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创新交流平台。
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也是中关村的时代责任。
历史上,中关村从最初的“电子一条街”发展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开创了改革开放史上的一段传奇。
1988年,一家名为“用友”的企业在中关村创立。从财务软件起家,如今该企业成为全球领先的面向企业与公共组织的云服务与软件提供商。“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表示,在此领域我国将走在全球的前列,这也是企业努力的方向。
开放创新:
凝聚各界共识开展创新合作
面对世界经济艰难复苏这一共同挑战,论坛上全球知名科学家、跨国公司负责人等,共同探讨发展机遇,达成了强烈共识:国际合作是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借力论坛平台,各国科学家可加速国际合作。”在论坛全体会议上,2015年图灵奖共同得主马丁·爱德华·赫尔曼与惠特菲尔德·迪菲发出倡议。
全球广泛合作不仅有利于一国一域的发展,更是解决全人类发展关键问题的必要途径。翻阅历史长卷,人类总能在文明互鉴中共同进步。与会各方代表认为,中国的创新需要国际合作,全球的创新也期待中国贡献。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汤恩平说,中国在加快全球科技创新协作进程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中关村正在探讨以更开放的方式打造科技创新的新环境。
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数翻一番、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在论坛期间形成、上合国家青年共同发出科技创新发展倡议……2021中关村论坛是北京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只有通过交流与合作,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才能真正造福于我们的社会。优秀的创新领袖、科学家及企业家们在此碰撞出新想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有益贡献。”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说。
(记者盖博铭、胡喆、王琳琳、阳娜、吉宁、陈旭、张超、田晨旭、赵旭、戴小河)
乌镇峰会:
构建网络共同体 迈向数字新时代
□记者 商意盈 关俏俏 杭州报道
以“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近日落下帷幕。文明新思维、数字新科技、应用新场景、治理新理念在金秋的千年古镇轮番登场、激情碰撞,闪烁着未来数字文明的熠熠光辉。
感受数字力量
乌镇峰会上,2021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正式发布。本次发布的14项成果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HarmonyOS 鸿蒙操作系统”、北京邮电大学的“人工智能驱动的重大疾病动态画像新技术和远程高效防治系统”等。
既有引领行业变革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也有融入百姓生活的“硬科技”“黑科技”。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云游戏、5G智慧矿山电铲驾驶座舱、个人移动观影方案……各种沉浸式科技体验让人流连忘返。
“时间折叠”,这个科幻小说里出现的名词在博览会上也变成了现实。在博览会中兴展台,体验者在3个地点做出3个动作,几分钟后,屏幕上便出现了3个体验者的影像,背景还可以随意切换。
中兴展台工作人员说,该系统利用5G的高带宽、低时延等特性,在两条通信链路上将拍摄移到云端,主要用于虚拟制片领域。
据悉,此次峰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来自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嘉宾参会。
“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类社会正在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柯瑞文说,数字文明新时代需要我们秉持开放包容心态,与产业链、生态圈、国内外共同努力,推动数字共生、共创、共荣,让数字文明成果更好地惠及人类发展。
共享智慧成果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在此次乌镇峰会发布。《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数字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快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选择。
困难面前,需聚力前行。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加凸显重要意义。峰会期间,围绕5G、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数据与算法等网络技术新趋势、新热点的分论坛精彩纷呈,世界互联网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得到了更加多维和立体的展示。
此外,今年峰会首次推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发布展示。“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航空出行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等精品案例生动展示了网信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畅想文明未来
在乌镇,一辆黑色巴士在“未来出行”展区炫酷登场。巴士上没有司机,但却能实现自动行车、红绿灯停行以及行人避让、危险预警、闯红灯预警等“高能操作”。
智慧巴士背后的“大脑”是浙江海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路-云协同系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车辆事先知晓道路真实路况信息,全方位实施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动态实时信息交互。
轻叩石板路、畅聊互联网。桨声欸乃中,激荡的是关于互联网技术最前沿的思想火花,这也是照亮前行路的点点星光。
盘石集团董事局主席田宁说,数字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尤其当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时候,对于数字的立法和有效管理显得更为紧迫,这是数字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