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娱乐 >

《中国奇谭》“奇”从何来?第二季要来了?

发布时间:2023-05-12 07:4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由8个短片组成的动画故事集《中国奇谭》成为今年第一部现象级动画,播放量屡破纪录的同时,也在网上引发了二次创作热潮!

  这部致敬中国动画百年的原创故事集,刷新了中国观众对国产动漫的信心和期待,引发无数人共鸣并久久回味。

  《中国奇谭》为什么能成为爆款?它继承了“中国动画学派”的哪些基因,又完成了哪些创新表达?接下来,《中国奇谭》第二季将有哪些新动作?曾经辉煌的中国动画,还能重回巅峰吗?

  带着这些问题,《鲁健访谈》走进《中国奇谭》的幕后世界,感受中国动画人关注当下、勇于突破、由心而发的创作激情,寻找和印证那些击中你我内心关切的中国文化基因!

  一次围绕“真”的创新

  《中国奇谭》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由一位总导演、十位分集导演历时两年打磨完成。

  “挑人”是故事的起点。

  《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分享了十位分集导演的集结过程,“首先看这个人的积累,各方面趣味和我们的大方向是契合的,然后再看作品。当我们对人有足够的了解,就可以给他足够的信任,也就会给他足够的创作空间,比如《小妖怪的夏天》。”

  《小妖怪的夏天》是《中国奇谭》的开篇,取材自《西游记》,讲的却是一只普通小猪妖在妖怪大王指挥下抓捕唐僧的故事。短片将小猪妖的工作与现代职场巧妙衔接,让观众产生了同为“打工人”的情感共鸣。

  “一开始我先想的其他三个故事,有一个其实已经快要进入制作阶段了,还是不太满意。”某晚临睡前,《小妖怪的夏天》导演於水突然灵感闪现,“在《西游记》里,小妖怪是一个被忽略的群体。它们都是坏的吗?它们有父母吗?让完全无名的小妖怪当主角,这是一个前人比较少涉及的切入角度。”

  除了故事切入角度上充满新意,《中国奇谭》能令人眼前一亮,还因为它多元化的风格。水墨、3D、传统手绘、剪纸、定格动画……在《中国奇谭》的外衣下,八个故事风格各异。在第五集中,总导演陈廖宇还捕捉到一个弹幕:留给《中国奇谭》的风格不多了!

  “主观上追求风格拓展,但也不会走到另一个极端,不会为了新而新,为了奇而奇,最终还是回到为创作本身服务。”陈廖宇用一个“真”字总结出了《中国奇谭》创作的核心思想。

  “《小妖怪的夏天》,是一个基于《西游记》的完全虚构的故事,但是大家看到的是另一种‘真’,仿佛看到了自己;《小卖部》看到了真实的胡同;《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看到了农村。还有一种,看起来非常非常不真,比如《鹅鹅鹅》,完全是虚设出来的画面、声音,但它表达的人性的部分能引起共鸣,所以也是真的。”

  一部“双向奔赴”的佳作

  《中国奇谭》继承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老一辈动画人的创新基因。

  在创作过程中,老一辈动画人组成了顾问团队,为年轻导演们护航。“一方面,前辈们在人物塑造、故事推进、节奏把握等方面严格把控,同时又给年轻人足够的创作自由度。”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提到,在题材选择上,老一辈动画人甚至会说作者们放得还不够开,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大家。

  实际上,总导演陈廖宇与分集导演们一开始也曾担心会有代沟,“交流之后发现,代沟完全不存在。有些导演偷偷感慨,没想到前辈们对当今最新的流派、风格等都了如指掌。”老一辈动画人更多的是给年轻导演提出可行性建议,比如,《哪吒闹海》《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动画设计师常光希老师针对《鹅鹅鹅》的“吐人”桥段提出,要设计得有意思一点,可以艺术化一些。於水也在前辈指点下加强了《小妖怪的夏天》的中国特色,“后来的美术风格确实更好!”

  在《中国奇谭》实现创新表达的过程中,不仅仅有老一辈、新生代动画人,还有无数观众参与其中!可以说,它是一场创作者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中国奇谭》前两集在哔哩哔哩上线4天后,播放量迅速突破1000万,并迅速激发了哔哩哔哩UP主(内容上传者)们的创作热情。“《中国奇谭》是今年哔哩哔哩的第一个爆款,不管是口碑还是UP主的二次创作,都是自发的。”哔哩哔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直言,火爆程度超出预期。

  其中,《鹅鹅鹅》因有观看门槛而引发了很多UP主二创的热情。对此,陈廖宇认为,在传统媒体时代,观众看不懂可能就略过去了。但网络时代,只要作品做得足够好,哪怕有一些深奥难懂,带来的也是后续的深入沟通,“我们千万不要低估观众,观众里头有各种高人,总水平实际上在我们之上。”

  而在《小妖怪的夏天》中,有一些弹幕也让於水直呼没想到。“狼大人要从水煮唐僧改成烧烤唐僧,弹幕中说‘这样一来小猪妖连汤都喝不上了’,这是属于打工人的共鸣,我创作时并没有想到这一层面。”

  对于陈廖宇、於水等创作者而言,观看二次创作是一件特别享受的事,他们说,各种解读都是“共创”,是作品的一部分。

  一场国产动画重新出发的旅程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画面。这些民族特色鲜明的动画作品,曾震惊国际动画界,对宫崎骏、手冢治虫等知名日本漫画家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日本、美国的大量动画作品和动画加工企业涌入中国,众多年轻动画人在从事动画加工的过程中,似乎忘记了“中国动画学派”的原创特色。直到进入21世纪,积累了更大的制作能力和更新的动画片生产经验之后,中国动画人再次出发,重新寻找和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

  “咱们老觉得动画是一种外来的艺术,比如说,卡通形象都很夸张,但去中国任何一个博物馆,看到各个朝代文物中的人物造像就会发现,卡通造型的手法,中国千百年前就有了。”陈廖宇说,大家慢慢就会发现,自己的“根儿”里,其实有很多好东西!

  国产动画要重新焕发活力,不仅要找回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还需要强大的市场化力量支撑。

  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表示,未来《中国奇谭》将继续借鉴国外动漫产业的制作委员会模式,结合中国动画特色和发展特点,把创作团队和平台、资本紧密结合成一个共同体,让优秀创作实现可持续。“对原创内容来讲,IP开发、数字化转型都是重要支撑,就像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把产业链做长做粗,反哺、支撑原创内容,形成良性循环。”

  陈廖宇透露,《中国奇谭》一开始定下的目标就是实现艺术和市场的平衡。“刚开始放的时候,也是没有广告的,到第二集还是第三集,影响力出来了,就有广告了,而且是大品牌。按说大家都不喜欢广告,但我看到最让我欣慰的评论是,‘看到《中国奇谭》有广告,我们放心了,后面有着落了’。”

  他认为,这意味着做很有艺术特色的片子也是有出路、有市场价值的,也能鼓励更多动画年轻人,多做一些多元化的探索,“如果《中国奇谭》能够起到这样一点点作用,我们就非常欣慰了!”

上一篇: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
下一篇:“她综艺”,能否再乘风?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