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婴儿潮”人口2年后退休,专家建议延迟退休“分步快走”
资料图
导读:杨燕绥表示,到2022年底,1963年出生的男性就满60岁了,他们会大量退休,养老保险的赡养负担会继续加重。
第一波“婴儿潮”人口迈入60岁的门槛后,将拉开我国退休高峰到来的序幕。届时每年上千万的退休者会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平衡形成巨大挑战。
虽然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尚有4.5万亿元,但由于存在地区间的苦乐不均,丰缺难以调剂,到今年第三季度,中央财政对地方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资金已达 5800多亿元,用于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养老金的发放。
在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看来,老龄化的时间表已不允许延迟退休政策一拖再拖了,当前应尽快出台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和时间表,以应对2023年开始的退休高峰。
杨燕绥认为,退休政策需适应新常态,渐进式“分步快走”是更加合适的选择。延迟退休不仅仅是一项养老保险制度的参数改革,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适应长寿时代的养老金领取机制,通过“早减晚增”来让每个人决定自己工作到什么时候。
老龄化倒逼延迟退休提速
第一财经:您从2012年就开始呼吁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提高法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基于什么考虑?
杨燕绥:人口年龄每增加五年,整个经济、社会、就业市场都会发生一个阶梯性的质变。老龄化时间表早已决定了我们必须对退休年龄进行改革。1963年是中国人口出生的高峰年,当年出生了2900多万人,此后的近十年间,每年的出生人口在2500万以上。到2022年底,1963年出生的男性就满60岁了,他们会大量退休,养老保险的赡养负担会继续加重。
退休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是双向的,今天这边停止缴费,明天那边马上就要开始领钱,因此退休人数的大幅增加一定会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这种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在老龄化的冲击之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从2020年中央调剂金的预算来看,仅有7个省份是净贡献省份,包括湖南、安徽等在内的21个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净受益省份。
因此可见,提高法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已经刻不容缓,从现在到2022年底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窗口期,政府应尽快出台包括提高法定领取养老金年龄在内的一揽子养老保险综合改革方案,以保障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图
资料图
第一财经:渐进式延迟退休是当前改革的主要方向,有关部门也曾在几年前提出过“每三年延长一岁”的方案。在您看来,类似于这样小步慢走的方案是否还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杨燕绥:虽然有关部门没有公布完整的延迟退休方案,但近年来也陆陆续续透露出一些改革的内容。整体来说,渐进式改革的方向不会变,但我认为速度不会那么慢了。如果像原来那种小步慢走,是来不及了,现在应该采取渐进式的“分步快走”。由于女性退休年龄比较早,可以女性先一步延退,也可以男女同时延迟,但女性比男性延迟的速度要快一点,毕竟现在大部分岗位也不是艰苦岗位,男性女性工作的条件相差不大。
养老金领取“早减晚增”
第一财经:您一直强调的是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而不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其中有什么差别吗?
杨燕绥:退休是退出劳动力市场。过去都是国企,大家从单位退休了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干活,所以必须领取养老金来维持生活。但现在的就业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大龄人员可以从事很多工作,所以应该把退休这个概念忘掉,去关注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这一标准,国家再建立“早减晚增”的机制,让人们自己做出选择。
长寿时代也要求我们必须把退休年龄和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分开,发达国家所谓的法定退休年龄其实就是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至于在领取养老金之前是否退出劳动力市场还是继续工作,那是个人视自身情况而定的。
我主张的是“早减晚增”,即设定一个领取养老金的标准年龄,低于这个年龄领取的打折支付,高于这个年龄的则可以给予奖励。这样对选择延退退休的人员有激励。
而且,我国现在具备“早减晚增”的条件,全国养老金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3500元,比如早退可以领到3000元或2500元,这样也不会造成贫困,而晚退的话则可以拿到更多。这样老百姓就会自己计算,怎么安排退休时间才划算,从而让每个人决定自己应该干到什么时候。
延迟退休不是简单的参数改革而是一种体制改革,我们要建立适应长寿时代的、新的退休机制。
医养业可吸纳千万大龄就业者
第一财经:政府在推行延迟退休时最大的顾虑应该是怕影响就业,一方面担心挤占年轻人的岗位,另一方面也担忧延退后这些大龄人员失业的问题。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
杨燕绥:延迟退休影响年轻人就业是一种误解,尤其是当前智能化、互联网兴起之后,很多传统岗位都没有了。年轻人是年轻人的岗位,大龄人员是大龄人员的岗位,互相交叉的很少,挤出效应并不明显。
同时,老龄化的需求带来医养行业岗位的暴增,人才缺口以上千万来计。人口寿命越长,老百姓在医养上花钱越多,对GDP的贡献就越大,这些行业的岗位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医养产业需要上千万的医务社工、健康管理师。更重要的是医养行业需要的主要是大龄人员,尤其是大龄女性,这可以成为延退后女性的重要就业领域。
还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延迟退休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不能让老百姓自己适应。大龄人员的就业服务、转业培训、社会保障、社会地位、公司聘用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政府出台成套的政策措施来加以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