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的患者刘越“不怕疼”了。患有头部带状疱疹的刘越,过去一直在皮肤科就诊,后在皮肤科医生的推荐下接触到疼痛科。“最初不知道疼痛科能够解除疼痛,认为后遗神经痛痛起来时忍一忍就过去了。接触之后发现去疼痛科治疗还真是挺好的一件事儿,起码生活质量不再受病痛影响了”。
5月12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研究确定的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名单正式公布,全国各地多家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中医医院等入选。
国家卫健委官网关于印发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名单的通知
“这是继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后,国家层面关于提升疼痛学科综合管理能力的进一步举措。”北京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赵英说,“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不必‘忍一忍’,得到更好的缓解疼痛的规范治疗方案。”
诚如赵英所言,患者刘越的感受便是一例。
综合管理为疼痛诊疗赋予新定义
“我们要借助精准脱贫的成功经验,在医疗界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促进医疗服务全覆盖、均质化发展,这是最主要且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谈到《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名单》的制定与发布背景时,方案的牵头起草人、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黄宇光如是说。
据黄宇光介绍,2021年11月,《“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印发为疼痛的综合管理唱响了前奏。《“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指出要优先建设临床服务“五大中心”,麻醉疼痛诊疗临床服务中心位列其中。用黄宇光的话说:“对于县级医疗机构而言,临床服务中心属于支撑性平台,必须建设好,否则很难推进其他科室的综合发展,就像直升飞机的停机坪、战斗机的航空母舰,有了它,起飞和着落才能更好保障。”
在黄宇光看来,“综合管理”四个字为疼痛诊疗赋予了新的定义。何为综合管理?他认为涉及两个方面。首先,疼痛问题是患者普遍遇到的客观存在,而疼痛诊疗不是一个科室或者少数几个科室能干得了的,考验的是一个医院科与科之间的综合协作能力。“在医院里,疼痛无处不在,需要多个科室从门诊阶段见到患者开始便密切关注患者就医感受,及时干预缩短患者疼痛时长、缓解患者疼痛强度,提高职业素养、提供人文呵护”。
此外,从《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名单》可见,在这900余家试点医疗机构中,包含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县医院、中医医院等多层级、各类型的医疗机构。“疼痛问题在各级医院都相对普遍。在试点的过程中,各级医院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均衡发展目标的同时,方便疼痛患者就近诊疗,而不必跑到千里之外的大城市就医,这也是广设试点基地、综合管理的意义所在。”黄宇光说。
“疼痛科+”为多学科协作扛旗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认为,疼痛诊疗是一件实打实需要多学科协作的事情,需要全院参与。“我们不可否认,各个科室都会迎来有疼痛问题的患者。疼痛学科是站在疼痛医学总体规律的基础上看待疼痛问题,把各科的个性问题,放到疼痛医学的共性层面去考量。”樊碧发说,疼痛学科不仅仅是个传统意义上的专科,而更像是全科一样的存在。疼痛学科无法通过“单打独斗”的方式包揽与所有疼痛疾病的战斗,这并非一家之事,需要全院各个学科的协作和参与。
樊碧发十分认可《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的优化医院内疼痛综合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要求。“方案指出,建立疼痛综合管理相关制度和流程,建立全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和流程,统筹各相关科室,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全院疼痛综合管理智慧化建设,这对于疼痛诊疗的综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他举例说,包括原发疾病、后遗症诊断,以及从问诊评估,到制定规范的诊疗办法,再到精确分诊、多学科会诊,都在体现着一个医院甚至全社会医院的综合诊疗能力。
此外,为了缓解科与科之间按照自己的诊疗思维,以“各自为战”的方式推进疼痛诊疗的问题,樊碧发建议,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以疼痛学科为“领头羊”的“疼痛科+”诊疗模式。从疼痛医学的基本规律出发,以关注患者健康为追求,以疼痛+神经科、疼痛+骨科、疼痛+康复科、疼痛+免疫科等方式,为广大的神经痛、慢性疼痛、癌痛等患者带来更有尊严、更加舒适的就医体验。
赵英也认为疼痛学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专科,而需要跨学科交叉协作,并在逐渐朝着融合性、综合化方向发展。“过去大多数人不了解疼痛科,牙疼找口腔科、腿疼找骨科、头疼找神经科。但其实有不少后遗性疼痛、顽固性疼痛没办法在相关科室得到全程的跟踪治疗。如今,人们开始认知到疼痛科,不少医院也在尝试突破传统模式、打破单科概念,成立疼痛综合诊疗中心,成为既有临床实践又有基础研究的交叉学科,以求更好、更全面地服务患者”。
图为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
发挥试点医院探路与创新作用
《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各试点医院应当定期组织疼痛综合管理规范化培训,大力推广疼痛综合管理理念,发挥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帮扶、协作、接收进修等形式,将疼痛综合管理经验向其他医疗机构普及推广。在赵英看来,试点的作用就是“探路”和“创新”,试点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创新开展工作,并将好的经验进行推广传播。同时,应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结合自己最初学医时选择的专业,以及后期出国留学接触到的案例,赵英认为中医药在疼痛诊疗中举足轻重。“针灸、按摩、推拿,都是实际生活中人们会选择缓解疼痛的重要方式。可以深入挖掘中医药在疼痛治疗中的优秀经验,尤其是经典名方与民间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积极推进中医药在疼痛诊疗中的有效介入;建立和完善中西医结合的疼痛综合防控体系,保障疼痛患者能够得到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诊治服务”。
黄宇光认为,试点医院的公布将为所在名单医院带来一定的发展契机,同时提出相关发展要求。“随着这两个由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联合发布的疼痛诊疗通知的落地,透露出了国家层面对于患者疼痛问题的前所未有关注。同时也要求各家试点医院通过综合临床协作及优化流程,提高疼痛诊疗水平,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就医感受,这对于患者和医院发展是双赢的举措”。
“既然已经有了试点单位,后续就会有相关的配套政策,以及方方面面的扶持。这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医院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政策,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黄宇光说。
疼痛健康宣教需关注医患双方
患者宋立曾带母亲一同前往疼痛科就诊,年过半百的她与耄耋之年的母亲也感受到了疼痛学科的帮助。“人年纪大了之后,常因身体缺钙、骨骼老化等问题,造成意外跌倒或者运动损伤,腰腿疼痛也是常事儿。疼痛综合诊疗给我们这类患有慢性疼痛的人群带来了切实的帮助。”宋立说。
“虽然死亡不是疼痛这种疾病所面临的紧急问题,但包括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在内的神经病理性痛、癌痛,以及诸如肩周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在内的颈、肩、腰、腿疼痛等,都不同程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赵英说,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疾病谱发生改变,老年人的慢性疼痛问题诸如颈肩腰腿痛、关节性疼痛、肿瘤导致的癌性疼痛、神经痛等也对医疗机构提出新要求。
在樊碧发看来,《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名单》和《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发布,体现了国家的医疗方针和医疗政策在进一步完善,也对群众的疼痛健康教育起着促进作用。疼痛作为人体的第五生命体征,关系着百姓生命健康,也影响着百姓的生活质量,“要呼吁群众科学认知疼痛与治疗疼痛,疼痛不仅是一种症状,治病讲究先治痛,不要一忍了之”。
《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指出医院应当积极开展疼痛相关知识的健康科普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的正确认识,提升社会对疼痛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对此,黄宇光认为,疼痛健康宣教不应仅面向于患者开展,同时也应该加强各科医护人员对疼痛诊疗的关注度与职业敏感度,提升与疼痛相关的诊疗服务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广大患者疼痛诊疗的可及性和获得感。(文中患者均为化名)(李凌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