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比2019年增长8%。其中,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的零售额增长较快。
“消费总量达到44万亿元是一个新的台阶。”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这样评价。202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1%,最终消费为65.4%,凸显了国内市场的重要作用。这其中,有哪些新亮点?2022年,国内消费市场又将呈现哪些新趋势?
线上消费增速明显高于线下
春节临近,各大电商平台和线下商场又开始了促销活动。
线上,各大平台推出“年货节”活动,不少品牌打起5折促销。正忙着装修婚房的北京市民小张趁着年货节购入一波电器,“原价8699元的电视折后7399元,原价11399元的冰箱折后9999元,原价8999元的洗碗机折后5599元,一共便宜6100元,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他说,装修3个月以来,大部分商品都是从网上购买的,“主要是方便,不用线下一个店一个店地跑,节省了很多时间成本。”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董利华分析,受疫情影响,居民减少出行,居家线上消费需求明显增长。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13.4%,增速明显高于线下消费。
线下,优惠标签贴满橱窗。“两条牛仔裤799元”“满1500减500”“两件8折,三件7折”“全场4折起”……周末,商场里人气满满,消费者在多家店铺流连忘返,手中的购物袋越拎越多。元旦期间,上海市启动“跨年迎新购物季”,多家国内外品牌在新商圈首次开设门店,3天假期全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累计270.8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线下零售经营向好。在限额以上有店铺零售中,2021年便利店、超市、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16.9%、14.1%、12.8%和1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7.5%、11.2%、3.3%和5.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升级类需求持续释放。2021年,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18.8%、22%、14%、29.8%和14.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2.1%、15%、11.7%、11.2%和13.7%,增速明显高于商品零售平均水平。
消费升级大趋势下,个性化、定制化商品受到消费者喜爱。今年6月即将大学毕业的小赵最近给自己定制了一套西装,用来面试和参加毕业典礼。“这是我的第一套西装,选择定制一方面是因为可以量体裁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加入一些个性化元素,比如我在西装外套里侧口袋绣上了自己的名字,觉得很有仪式感、很特别。”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消费人群细分,个性化商品受到追捧,许多人认为消费应该成为个人社交和表达的渠道,不希望自己被标签化。”
乡村消费复苏势头超过城镇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乡村消费市场复苏势头较强,甚至超过城镇。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9.7%,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6个百分点。去年二季度以来,乡村市场销售增速持续高于城镇。
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251万人,规模超过2019年水平。董利华分析,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带动了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农村地区消费环境改善。
收入提高是支撑。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上年的2.56缩小至2.5,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促进本地务工机会增多,本地农民工比2019年增长3.7%。2021年农民工月均收入4432元,两年平均增长5.8%,带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9.9%。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进乡村和汽车下乡等活动激活了乡村消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当前中国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约八成,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3000亿元。相关研究显示,2021年淘宝村数量已超7000个,农村电商覆盖面越来越广。
2021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先后在江苏溧阳、重庆、江苏南京、湖北十堰和广西柳州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来自24家车企的68款车型走近乡村,共计完成销售超90万辆,带动乡村消费。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司长方晓丹表示,随着居民收入持续恢复性增长,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消费支出保持恢复性反弹态势。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两年平均名义增长5.7%,实际增长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16元,名义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恢复程度好于城镇居民,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3.9和4.2个百分点。
十项促消费新举措激发潜力
在疫情反复下,新的一年如何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春节、元宵节等传统消费旺季来临之际,为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现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
《通知》结合当下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十项促消费新举措,提出要打造线上节庆消费提质升级版,有效拓展县域乡村消费,乘势而上扩大居民冰雪消费,大力提升文旅休闲服务供给,进一步激发智慧零售新活力,积极发展绿色消费,落实好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等群体基本生活消费等,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喜庆、祥和、安全、健康、绿色的节日,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开门稳”。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不断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下一步还将在四方面持续发力——
首先是提质量,优化消费供给,引导企业增加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充分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改善型消费需求。
其次是增能力,提升消费意愿。适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政策体系,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互促共进机制,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消费持续扩大。
第三是拓空间,释放消费潜力。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鼓励绿色消费引领绿色生产,大力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产品和服务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改造。
第四是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多元化消费维权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营造安全诚信放心消费环境。
多位消费领域专家预测,2022年下沉市场和进口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迅速扩大。洪勇分析,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和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对服务型消费需求增长快速,潜力巨大。随着农村电商发展不断深入,下沉市场或将成为网络消费最重要的增量市场。同时,在疫情影响下,跨境电商平台和网购用户数量不断增多,渗透率稳步提升,进口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不断提升。这将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也将更好地对接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