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农胡殿文刚刚在“生态桥”基地卸下一车桃树枝。尹星云摄
“可别小瞧这车枯枝烂叶,在我们这,一斤树枝能换一斤有机肥。这好肥料,贵着呢,而且不进市场,旁人拿钱也买不到。”在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基地,桃农胡殿文开着自家的农用车,正在忙着运桃枝来换化肥。
胡殿文是远近闻名的“好果农”,曾获“平谷榜样”,2019年平谷优中选优确定了两位国桃种植户,其中之一就是他,而施用“生态桥”有机肥改良土壤,是胡殿文养桃有方的重要秘诀。
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宣传栏。仝宗莉摄
桃枝“过桥”,变废为宝
平谷区素有“中国桃乡”美誉。北方春来,万亩桃林次第绽放;夏秋之际,果实累累挂满枝头。桃树,既是醉人的风景,也是百姓的“发财树”。
可是,多树难免多生枯枝败叶,尤其果树更需勤加修剪。22万亩桃园,每年产生的桩、枝、杈、叶、果等废弃物多达30万吨。烧了怕污染空气,堆放着容易发生火灾,扔在田间地头,时间长了会腐烂发臭,飘进河里还会污染水源。看着满地农业垃圾,桃农们丰收的喜悦背后,总有几分轻愁。
为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元旦后,平谷区启动“生态桥”治理工程。政府“搭桥”出资,统筹相关政策、资源、资金,通过购买公益性服务、技术服务等方式,引入生产企业开展专业化运作,由刘家店镇寅洞村提供土地,建立试点基地。将农业废弃物先粗加工粉碎,然后与养殖业废弃物粪便一起发酵杀菌,再经过沼气池反应,最后加工成细颗粒的有机肥。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生态桥”还推出了1吨树枝换1吨有机肥的奖励政策。
这种从树枝收储、粉碎加工,到混配发酵,灌装兑换“一条龙”的运营模式,将农业废弃物再度还田生产,不仅能改良土壤、美化生态,还消除了安全隐患,为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企业、农民三者之间的协同共治问题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经权威部门检测,“生态桥”制成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达79%,比国家标准高出近30个百分点,而生产成本仅为同类肥料的一半。当地老百姓纷纷说:“使了有机肥,土不硬了,桃更甜了。”农闲时节,大家开始争着抢着拣桃枝。
桃农搬运有机肥。尹星云摄
大桃“挑梁”,绿色致富
刘家店镇寅洞村位于平谷区西北部,以精品桃为主导产业,是农业部指定的“一村一品专业村”,生产的谷艳系列作为“国庆礼桃”,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2020年,刘家店镇寅洞村建成平谷区第一个国桃基地,现有面积60余亩,90余个品种,从5月底至10月初都有大桃成熟。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自2012年始,寅洞村主动开展争做“诚信村、厚德果、幸福人”活动,引导果农用“人品”锤炼“果品”,形成了《果农诚信公约》《果农诚信之星评选细则》,涉及大桃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增加了对果农遵章守纪和为人处世的规范约束。此外,依托“生态桥”试点工程,寅洞村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农业,将大桃产业与基层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多方面相结合。例如引入“文明积分管理”体系,鼓励村民赚取“文明积分”,换取等价农具。力图打通整个生态农业的闭环,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通过施用“生态桥”桃木有机肥;采用果实套袋、糖醋诱虫、频振杀虫等物理和生物技术防虫;科学管理修剪和浇灌;实行人工打草覆草,少用甚至不用农药等种种高标准种植技术,“平谷国桃”果个均匀、风味浓、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赢得了响当当的口碑。
以质取胜。近年来,刘家店镇已成平谷区大桃销售价格高地,单价平均比周边市场高3-5毛钱,电商销售的精品大桃,平均单价比市场高1倍左右。2020年寅洞村种植大桃农户约250余户,种植面积约1200亩,销售大桃约510万斤,亩产效益达10000元左右,在疫情影响下,果农收入基本有增无减。
用心种桃、用信卖桃、用诚赢利,寅洞村人以桃为媒,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颜值的绿色致富之路。
(责编:王潇潇、王政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