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月19日电 题:从“三个快于”看浙江农民增收
新华社记者方问禹
隆冬时节,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毛垟乡成片的苔藓种植大棚里一片黄绿色,村民拔草、浇水、塑型,为即将到来的春节销售旺季忙得不亦乐乎。
立足生态优势和高山湿地资源,毛垟乡2019年尝试发展苔藓种植,两三年就见到大效益:全乡已建成名贵藓种工厂化栽培基地、苔鱼共生基地、智能苔藓育苗基地以及苔藓文创产品展示中心,形成集苔藓种植、文创产品、民宿综合体、绿化工程建设为一体的苔藓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万元。
图为景宁县毛垟乡的苔藓种植大棚。(景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毛垟乡党委书记雷晓华介绍,乡里组建的苔藓文创产品来料加工队、苔藓绿化工程施工队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00多户村民年均增收1.3万元。2021年毛垟乡村集体总收入达到263万元,同比增长44.3%,经营性收入123万元,同比增长23.6%。
景宁地处浙西南山区,县域内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779座,是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2021年,景宁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5万元、2.3万元,近5年间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8.1%、9.6%。
图为景宁县东坑镇以“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多肉植物产业。(景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21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5万元,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1.1个百分点;低收入农户收入同比增长14.8%,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出4个多百分点;浙江全省已消除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的现象。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表示,2021年浙江省农民收入增速保持“三个快于”态势,一是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二是26个加快发展县的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全省农民收入,三是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快于全省农民收入,说明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记者了解到,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浙江省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其中在农民增收方面,系列举措取得持续成效。
在诸暨市东和乡大林村的来料加工基地,待加工的袜子堆得整整齐齐,十几名工人正忙着手里的活计。他们多是附近的农民,从“中国袜业之乡”——诸暨市大唐镇拿货,根据厂家要求对袜子进行包装。这类岗位操作简单、方式灵活,农民有稳定的货源和收入。
诸暨是浙江民营经济重镇,目前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5家,当地一些乡镇产业高度集聚发展,有“中国珍珠之乡”“中国袜业之乡”等称号,形成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影响力。为促进1.3万余户低收入农户增收,诸暨增强产业带动力,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扶持产业扶贫基地、出台贷款贴息政策等,有效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
此外,近年来诸暨大力推进“闲置农房激活”行动,让农房与制造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兑现市场价值。截至2021年底,诸暨全市累计激活闲置农房2956幢,建筑面积99.5万平方米,吸纳社会资本18.8亿元以上,增加农户收入超1.62亿元,增加村集体收入8373万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诸暨,有353个村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占总村数的76.7%。
图为诸暨市赵家镇泉畈村农户晒制番薯干。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标志性任务。记者了解到,今年浙江省将聚焦高素质农民和低收入农户两类群体,打好产业、建设、改革、赋能、帮扶、数字促共富六大行动,抓实农业“双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建设未来乡村、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制度集成改革、深化“两进两回”(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行动、打造新型帮共体、迭代“乡村大脑”六项突破性举措。
(责编:宋心蕊、胡永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