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要闻 >

一个汽修店老板眼中的乡村变迁(民生一线)

发布时间:2021-07-27 15: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吐曼巴依·哟勒达西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一名汽修店经营者。这些年,他亲历了乡村的变化,也见证着大伙生活的变迁:过去,牧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和骆驼,到处是坑坑洼洼的砂石路;如今,越来越多人开上了私家车,高速公路修进乡里,牧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还搬迁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日子越过越好。

  

  下午的阳光正好,41岁的吐曼巴依·哟勒达西正哼着小调给一辆货运大卡车更换轮胎,这是当天的第四单活儿。

  有几年,他曾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唯一的汽车修理店经营者。从只能修理乡里仅有的拉铁矿石的大卡车,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周边又相继开了3家汽修店,“能买得起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在吐曼巴依眼里,这象征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

  以前搬家靠骑马,现在开私家车

  吐曼巴依一家世代以放牧为生,每逢转场搬家时,马和骆驼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人骑马或者骆驼,赶着牛羊。两个草场之间相隔60多公里,顺利的话早上出门晚上能到,一路上只能喝凉水、吃干馕。”但是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下雨或者其他突发状况,就要在野外过夜了。在吐曼巴依的记忆里,这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不是生重病,乡里一般没有人会去近百公里外的县城。吐曼巴依说,因为没有交通工具,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进过城。他小时候只见过两种车,一种是附近的铁矿用来运送矿石的大卡车,另一种就是乡政府的一辆拖拉机。

  牧民生病或有急事去县城,除了骑马就只能等大卡车有空位的时候搭车——有时候没有换班司机,副驾驶座位空下来就可以搭载一个人。“我记得我爷爷生病的时候,没办法骑马,等了四五天也没有等到有空位,最后是坐在装满矿石的车厢里去县城看医生,坐了四五个小时,下车的时候身上都是灰。”

  乌鲁克恰提乡党委副书记居马巴依·吾别克说,他刚上班的时候都是靠走路,后来才买了辆自行车,“哪里能想到,现在很多居民可以开着私家车上班了!”

  是的,牧民们现在转场都用上了私家车。皮卡车是牧区最实用的车型,小轿车也很常见,“不到两个小时就搬完家了,省时间,人也不受罪了。”

  这种变化从2010年左右开始逐渐明显起来,“先是有人骑上了摩托车,再后来出现了皮卡车、小轿车。”在这种变化中,吐曼巴依看到了商机:有了车,就有修车的需求,而乡里当时唯一一家汽车修理店因为经营者年龄渐长,面临关门。吐曼巴依在外面打工的时候旁边就有家汽修店,闲下来的时候他经常过去看修车师傅们干活,有时候还会搭把手,学了一些简单的修理技术。于是,他便抓住机会在乡政府附近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店。

  路修好了,车越来越多

  汽修店刚开起来的时候,修补轮胎的活儿最多,“那会儿都是砂石路,不好走不说,还特别费轮胎。”即便如此,因为车并不算多,吐曼巴依一个月最多也只有2000元左右收入。修理店门口都是土路,一下雨就到处是泥巴坑,修车时千斤顶陷进泥地里是常有的事。

  更大的变化始自2015年前后,高速公路延伸到乡里,汽修店门口坑坑洼洼的砂石路也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地处乌恰县到我国西端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的必经之地,逐渐密集起来的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商贸车辆,给汽修店带来不少生意。

  “有一次半夜接到电话,说到口岸送货的车在去往吉根乡附近的路上坏了。我带着工具赶过去修车,还让吉根乡的亲戚做了饭给司机吃。”吐曼巴依的热心相助解了司机的燃眉之急,他也和那位司机成了朋友,现在还经常联系,他的修理店也因此在这些往来口岸的司机中树起了口碑。

  “现在一个月能赚5000多块钱,等到了7、8月份,来这里旅游的车就多起来了,到时候生意会更好。”吐曼巴依说,虽然生意更好了,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车型越来越多,所需要的修理技术也在不停升级换代,自己掌握的技术已经逐渐跟不上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周围又开起了3家修理店,其中一家的经营者还曾是他店里的学徒,“他们都是更年轻的人,学起新技术更快,我们一起给过往的车辆维修。”

  曾经,这里是深度贫困地区,牧民们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为继。吐曼巴依从没想到生活变化会如此之快,马和骆驼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这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就说我的修理店,要不是把路修到家门口,哪能有这么好的生意。”

  据了解,目前新疆所有地州市都通了高速公路,所有县市实现了二级公路连通,全疆所有乡镇及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都通上了硬化路。

  有更多挣钱途径,生活越来越好

  更让吐曼巴依开心的是2015年后,乡里供电也有了大改进,修起车来更方便了。以前,乡里供电靠很远的一个小水电站,有时候不太稳定,吐曼巴依只能自备柴油发电机来解决电焊等基本问题,一天大概要用5升柴油,“要是柴油临时用完了就没办法了,只能停下手里的活,晚上没有灯也干不成活,还挺影响生意的。”现在,电力供应早就不是问题了。

  汽修店之外,吐曼巴依还有别的手艺。

  6年前,吐曼巴依搬进了水电暖齐全的安居房,打工时学的装修技能派上了用场,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近几年,牧民通过富民安居工程搬迁定居之后,装修市场逐渐火了起来,吐曼巴依的装修技术又给他带来了生意。汽修店不忙的时候,他就给乡亲们做装修,“不光室内装修,院子外面的篱笆墙我也能做!”

  牧民定居后每家都分到了饲草地,春天种草、秋天割草,都需要机械。吐曼巴依和朋友一起买了拖拉机和割草机,每到春秋两季,就开始忙着给牧民们犁地、割草。

  “家里的牲畜交给别人代牧,我做生意一年下来的收入有十几万元,现在两个孩子都上学了,生活越来越好。”吐曼巴依前两年刚刚换了一辆新车,“女儿在县城上寄宿制初中,我经常开车去看她,一小时就到了。”

  不仅是吐曼巴依,乌鲁克恰提乡牧民们的生活都在发生着变化:通过牲畜品种改良,牧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定居之后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不愿一年四季都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开始“联牧”,几家人组成一个放牧“联盟”,轮流放牧,空闲的人选择外出打工等其他增收途径。

  “你看这附近好几家开饭馆的。”吐曼巴依说,这都是近几年发展旅游带来的变化,“希望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7日 14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上一篇:力量汇聚在一起,才能做得这么好(为梦想奔跑)
下一篇:福州鼓励学子参与社会实践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