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特办园模式成就“国字号”孵化器 得益于高效的民营办园模式,眉山高新区自创办以来,便保持了极强的市场协调能力,不仅能根据引入企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特点和需要配置土地、厂房、水电气等要素,更能及时为入驻企业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让入驻企业快速落地投产并实现技术转化。
刘先伟 眉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眉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春节大假结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四川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眉山高新区)万象创新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万象园区)的投资主体四川进德工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尧召开工作会议,宣布新一年的奋斗目标——培育2户高新技术企业,在助力眉山高新区冲刺国家级的同时,为眉山建设成都都市圈科创新高地再立新功。
此前20余天,李新尧所在的园区迎来了一块崭新的“国字号”招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它的到来,也终结了眉山没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历史。
从2014年启动建设,到成为省级孵化器再到成为国家级孵化器,眉山高新区仅用了不到7年时间。一个身处内陆地级市的孵化园区,如何实现高速发展?在万象园区,一条“政府引导、民间投资、市场运作”民营办园新探索正在实践。
探索民营办园模式新路径
安装新设备、召开“收心会”、谋划新蓝图……2月19日,在眉山高新区万象园区,55家正在孵化的企业已全部开工,从生产车间到办公区域,创业青年们正来回穿梭。
李新尧说,目前万象园区一、二期已基本开发完毕,孵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三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除正在孵化的55家企业外,这里已毕业了21家企业。未来,园区可孵化企业200家以上,新增产能将达到150亿元以上。
“而这仅是一个启动建设不到7年的崭新园区。”眉山市科技局局长王晨曦表示,万象园区快速成长的奥秘在于其独特的民营办园模式。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为地方培育科技型新兴生产力的主力军。目前,国内外许多科技企业孵化器也都由政府投资营运。但作为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城市,眉山在启动孵化园建设时,却走出了另一条路: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民间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来运营。
眉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眉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先伟说,得益于高效的民营办园模式,园区自创办以来,便保持了极强的市场协调能力,不仅能根据引入企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特点和需要配置土地、厂房、水电气等要素,更能及时为入驻企业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让入驻企业快速落地投产并实现技术转化。
截至去年12月底,万象园区共引进企业科研技术团队80多家,引进各类专家、教授、创业导师266人。其中,高端领军人才80余人。眉山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车智勇认为,此次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成功创建,也为下一步眉山更多的高新技术孵化园区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助力高新技术产业提档升级
2月19日,已进入中试阶段,实现小规模生产的四川尤博瑞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尤博瑞新材料公司)生产车间显得尤为忙碌。四川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谭鸿带领团队研发的热塑型聚氨酯、医用水性聚氨酯乳液等技术成果,正在这里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医疗器材领域的新产品。
“今年要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产品的质量要继续在国内医疗器材领域保持领先地位。”2月19日一大早,谭鸿便在生产车间宣布了今年的“小目标”——冲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得益于万象园区的孵化服务,谭鸿领衔创建的尤博瑞新材料公司从零起步,只用了3年时间便成长为眉山新材料领域的新秀。“在眉山,像尤博瑞新材料公司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它们如今正成为引领眉山制造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引擎。”眉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淑琳说。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王晨曦说,被誉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摇篮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代表着一个地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培育和扶植的最高水平,“它的成功创建,对于激活地方科创基因,激发区域发展动能,推动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眉山市经信局局长彭盆表示,未来眉山高新区将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并打造更多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力争到202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700亿元,国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20个以上,国省级科技创业服务载体达到20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樊邦平 陈 科)
(责编:温璐、闫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