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让TA们“活”起来——那些知名文化遗产背后二三事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题:让TA们“活”起来——那些知名文化遗产背后二三事
新华社记者陈俊、褚晓亮、孟含琪、李文哲
中华民族的文化,如同历史长河,厚重又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多次调研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阐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
6月12日是2021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五千年时光孕育出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无论是赫赫有名的夏都二里头、莫高窟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日久弥新的民俗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TA们背后,总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故事一】二里头:在开发利用中焕发活力
二里头,一个听起来平平无奇却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耀眼的名字。
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中国最早王朝——夏朝的都城遗存,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出土文物数万件。自1959年以来,遗址发掘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在学界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
与二里头遗址历史价值不相匹配的是,就在四年前,该遗址保护设施还很落后,展示工作还未开展。那时,出土文物库藏、整理、保护和研究场所十分简陋。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为了讲好“最早的中国”故事,2017年,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与博物馆同步启动建设,对城墙、一号和二号宫殿建筑基址、“井”字形道路、铸铜作坊遗址、绿松石作坊遗址、祭祀遗址等遗址本体进行保护展示。
走进博物馆序厅,最醒目的是一尊大禹雕像。在这里,浪漫的神话传说与严肃的历史产生奇妙的交集。厅内展示了青铜器、玉器、绿松石器等2000余件藏品。遗址公园通过对古洛河景观的模拟复原,以及对宫殿建筑基址群、祭祀遗址等考古遗址的复原展示,帮助观众读懂夏朝。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与博物馆经过精心“装扮”,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今年年初,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馆投用,通过数字技术全面复原展示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整体面貌,借助科技力量,让更多人走近历史、理解历史。

这是2019年10月16日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拍摄的大禹雕像。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拍摄短视频,定期举行直播游活动,设计推出文具、家居、服饰等文创产品……一系列硬核宣传,让博物馆收获很多“超级粉丝”。博物馆工作人员时不时还发福利,为一些“小粉丝”寄去资料书籍。
“二里头经过62年的发掘,只揭露了遗址1.7%,持续的考古工作依然是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领队赵海涛说,在开发中传播,在传播中弘扬,在历史文脉传承的同时,更多人将了解华夏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故事二】莫高窟:在保护中历久弥新
大漠中,莫高窟孑立千年。
735个洞窟,2000多尊彩塑,4.5万平方米壁画……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20世纪40年代,“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时,莫高窟已荒废近400年,上百个洞窟被掩埋,斑驳的壁画大块跌落。第一代莫高窟人几乎用双手清除了300多个洞窟中的积沙,修建了千余米长的围墙。
那时,文物保护全靠“生了大病动手术”。随着科技进步和研究深入,预防性保护的理念被引入莫高窟,千年石窟开始了“日常保养”。如今,洞窟中安装了监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指标的设备。一旦相关指标超过预警值,暂停开放等应急措施就会被启动。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与专家学者开展座谈。他强调,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很有意义、很有成效。
2020年底,历经多年建设的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多场耦合实验室在敦煌投运。实验仓内,放置着重达数吨的大型土遗址样品。工作人员操作设备,实验仓内就能模拟出刮风、下雨、飘雪、太阳照射等各种气象条件。“文物保护正在向深水区迈进。我们需要加强研究,搞清文物病害发生的机理。”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说。
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接续奋斗,保护、研究、弘扬事业不断向前迈进。带着先进的壁画和土遗址保护技术,他们走向全国十余个省(区、市)以及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音乐、游戏等文创产品,让古老敦煌历久弥新。
【故事三】端午节:非遗的推陈出新
三片粽叶交错相叠,绕着左手大拇指来上一圈,形成一个漏斗状的粽子雏形,把浸泡好的黄米塞进“漏斗”里,再把蜜制的黄河滩枣放进去,用粽叶封口系紧……端午节将至,山西省临县前青塘村进入一年中最繁忙时节。

0:37
/3:04

' fill='%23FFFFFF' stroke='none' /%3e %3cpath d='M1.67473 0.487896C1.53133 0.32527 1.38795 0.203266 1.24446 0.121953C1.0532 -0.0406509 0.766327 -0.0406509 0.575064 0.121953C0.383828 0.284579 0.383828 0.528495 0.575064 0.691122L0.909815 0.975729C1.14883 1.26027 1.43572 1.50421 1.67473 1.82944C3.4916 4.14667 2.67747 6.45997 0.143427 8.69591C-0.0478091 8.85853 -0.0478091 9.10245 0.143427 9.26505C0.239059 9.34637 0.334691 9.38708 0.478179 9.38708C0.621559 9.38708 0.717191 9.34637 0.812822 9.26505C3.63373 6.78522 4.49575 4.02476 2.48759 1.42289C2.20072 1.05704 1.91383 0.772412 1.67473 0.487896Z' transform='translate(14.52941 2)' fill='%23FFFFFF' stroke='none' /%3e %3cpath d='M9.41898 0.0965707C8.8931 -0.106724 8.22371 0.0152805 7.69783 0.421732L4.06404 3.06428L2.34277 3.06428C1.05189 3.06428 0 3.99928 0 5.05628L0 9.04031C0 10.1786 1.05189 11.0323 2.34277 11.0323L3.82503 11.0323L7.69783 13.6342C8.08022 13.8781 8.5106 14 8.8931 14C9.08434 14 9.32335 13.9594 9.46684 13.8781C9.99275 13.6748 10.2796 13.187 10.2796 12.5365L10.2796 1.47873C10.2796 0.828275 9.99275 0.299796 9.41898 0.0965707ZM9.32335 12.5772C9.32335 12.9024 9.22775 13.1057 9.03648 13.187C8.84522 13.2683 8.55835 13.187 8.27148 13.0244L4.15967 10.2599L2.34277 10.2599C1.57778 10.2599 0.956263 9.73146 0.956263 9.081L0.956263 5.09691C0.956263 4.44642 1.57778 3.91797 2.34277 3.91797L4.39868 3.91797L8.27148 1.11288C8.55835 0.909565 8.79747 0.828275 8.98873 0.909565C9.17997 0.990878 9.32335 1.23482 9.32335 1.56005L9.32335 12.5772Z' fill='%23FFFFFF' stroke='none' /%3e %3c/g%3e %3c/svg%3e)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在这一天,各地推出不同的传统民俗,食粽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种。
在前青塘村,53岁的王金莲双手翻飞,15秒就包出个精美的粽子。“打10岁就会了。”她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前青塘村人,像这里大部分妇女一样,包粽子如同洗衣烧水一样简单。
令她想不到的是,这门寻常的手艺,却带她走出贫困。

前青塘村地处吕梁山沟壑地区,山大沟深,曾是“赤贫村”。近年来,当地依托高品质的黄米、黄河滩枣以及妇女们的巧手,结合市场化的包装,让代代相传的老手艺技法升级,青塘大枣粽从此打出名堂。如今,这门传统技艺不仅成为非遗项目,还形成产业。村里有百余家粽子生产工厂和作坊,2020年全村销售1200万个粽子,销售额超3000万元。
对于不同民族的百姓来说,端午节与相关民俗早已融入心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头顶象帽,迎风旋转,彩带萦绕,舞者还要时不时跳跃、做出高难度舞蹈动作……延边大学艺术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研究生郑毅正加紧排练,准备在端午节参加演出。他告诉记者,象帽舞是一种技巧高超的民间艺术,每逢节庆活动,都有象帽舞的表演。象帽舞还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被更多人熟知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无论是青塘大枣粽还是象帽舞,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因时间沉积而湮没,伴随众多人的努力,它们正焕发时代赋予的光彩。(参与记者:张玉洁、王劲玉、王帆)
文字记者:陈俊、褚晓亮、孟含琪、李文哲、张玉洁、王劲玉、王帆
视频制作:马志异、冯宇(报道员)
H5制作:王帆、孟含琪、胥冰洁、王曦
漫画设计:吉林动画学院石斌
出品人:赵承
监制:邬焕庆
签发:车玉明
策划:王曙晖、初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