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4日召开的“Love 2 U”晚期乳腺癌科普教育研讨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指出,随着乳腺癌治疗手段提升,新的靶向药物问世,晚期乳腺癌病人虽然不能治愈,但是越来越多的晚期病人可以长期带瘤生存。他强调,“晚期乳腺癌病人不要轻言放弃”。 目前,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10年生存率较高,晚期乳腺癌尚难以治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徐兵河教授介绍,在乳腺癌领域,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患者约占65%。但回顾该领域40年间的发展历程,前30年间该领域尤其是HR+/HER2-的晚期患者,一般多以化疗和内分泌单药治疗为主。 近十年来,从手术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到如今的靶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各种治疗手段不断涌现更迭,CDK4/6抑制剂等很多新型药物相继出现,推进了内分泌治疗临床获益,也推进了内分泌耐药人群的临床获益。在最新版发布的《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中,将这一联合治疗方案推荐为HR+/ 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以及二线的标准治疗方案。国内晚期乳腺癌治疗格局改变,患者从联合治疗中获益不断,生存期得以大幅延长,乳腺癌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治、可控的慢病成为可能。 “在如今的精准治疗时代下,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与依从性管理稳步提升,已成为实施癌症慢病化管理的标杆性领域。”徐兵河教授指出,“对于过去缺乏有效治疗方案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优化更新治疗策略是患者预后的关键。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乳腺癌作为‘慢性病进行管理。”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中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具体来说,欧美人乳腺癌高发年龄为60-65岁,中国女性则集中在40-55岁。由于乳腺癌是性器官主导的癌症,因此年轻人的恶性程度往往更高,治疗也更难。 北京朝阳医院蒋宏传教授告诉记者,乳腺癌是否能早期发现意义重大,乳腺癌发病与遗传、家庭环境、生活习惯、从事的职业有关。比如接触放射性元素,不生孩子不哺乳等都是乳腺癌发病原因。 蒋宏传教授表示,乳腺癌于45-55岁高发,和激素水平波动有关。他建议,20岁以后女性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40岁以上最好每1-2年做钼靶、B超检查。因此每年按时体检。建议40岁以下的女性每年至少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超过40岁的女性每年应该做一次钼靶检查。如果没有异常,也没有直系亲属的遗传病史,建议每隔一年做一次钼靶检查。与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相比,乳腺癌甚至拥有更长的生存时间。乳腺癌获得更长生存期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要规范治疗。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定期复查,防止复发或转移,避免治疗的长期副作用影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