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实习记者 朱玺
“你看,我的科学印章集齐了!” “我也集齐了!” 孩子们高高举起手中的打卡手册,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着自己一上午的收获。 5月26日,北京海淀公园格外热闹。这里正在举行一场主题为“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的户外高端科普活动。作为2023中关村论坛的配套活动,本次户外科普由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活动以“嘉年华”的形式,通过展览展示、人屏交互、学习互动、VR体验、手工实践等,整合海淀区科普基地、科技场馆、科技企业、学校等优质资源,为民众、特别是青少年搭建寓教于乐的科技体验空间,吸引了两千余名来自海淀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参加。 小小实验为孩子播下科学种子 瓶子轻轻一摇,里面黄色的液体就变成了红色。再摇几下,液体就又换了绿色。北京化工大学外籍教授戴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化学爷爷”。在活动仪式上,他带来了有趣的化学实验。 “你们想不想当科学家?想当科学家就要多问为什么。为什么瓶子里面的水会变颜色?”伴随着一片惊呼,戴伟问起了现场的同学们。 “是因为空气吗?只猜测是不行的,科学家要通过做实验去验证。”就这样,在戴伟一步步地引导下,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对科学问题的研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孩子们更是直观体验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这都会成为他们日后走上科研道路的启蒙。 “我的头发已经白了,你们的头发还黑着。我希望你们在头发变白之前,能够发现、创造更多新东西。”戴伟爷爷鼓励在场的同学,他的良苦用心也确实得到了回应。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戴伟爷爷的化学实验。他能把一个物质变成一个物质,我觉得很神奇。我以后也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马一宁开心地说。 科学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科学教育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更是培养科学思维。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中小学校都在探索“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设置科学课堂,配备专门的科学老师。 然而,科学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的任务,它需要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这也是举办此次科普活动的初衷。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表示,作为全国科普示范区,海淀区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打造全社会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形成了科协系统、科研院校、科普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发力的科普“共同体”。通过不断探索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路径,构建了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科普、科创双一流的“海淀模式”正在形成。 “我今天参加活动感受到了国家对于科技创新和人才的重视,感受到了海淀区高科技的发展,还感受到了海淀区对于科普工作的重视。” 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科学老师房晓彤说,“学生带着好奇心走出课堂,在互动体验中,了解我国的前沿科技,自然而然地产生民族自豪感,也对科学家精神有了更真切的感受,为他们根植一粒粒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种子。”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为期两天,同时举行的还有2023年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海淀主场活动。现场布置了百年科技路展览、“遇见·国之重器”人屏互动墙、超时空体验厅、科学思维训练场、机器人对抗区、地震科普体验区、未来市集等具有特色的科普活动。 “你们以后想当什么啊?” “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军医!”“我以后要研究机器人!”面对记者的提问,孩子们的回答充满自信、坚定和对未来的无限期望。 (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戴同心、夏晟、高玮泽也接受了此次采访) (实习记者 朱玺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