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研究生选拔应更注重泛科研能力

发布时间:2023-04-17 17: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基本接近尾声。今年报考人数达到474万,比去年增加了17万。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考研人数仍然会继续维持上升趋势。在考研难度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考生会沿袭高考时的学习模式,通过刷题来固化对各种题型的记忆,提高得分的稳定性。然而,单纯通过分数来初筛学生,这与研究生的科研定位是背道而驰的。

因为唯分数,多数考研的学生可能会把绝大多数时间投入到对专业课的学习上。但事实上,现在的科研已经相当细化,即使在同一个学院,不同老师之间的研究方向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研究生选拔不能仅依靠分数,还应该考察考生是否真正具备研究方向需要的科研能力。而目前的初试、面试等考研环节还难以满足考察考生科研能力的需求。要避免这一问题,在研究生考试中增加科研能力的筛选比重就显得尤其重要。

既然专业课的分数不等同于具体专业方向的科研能力,那较为合理的策略是通过考试来评估考生的“泛”科研能力,比如通过对科普文章和科技文献的阅读理解来评估。一方面,科研能力本身就应该是一种触类旁通的能力。这不仅是研究生期间需要掌握的,也应该是毕业后转换科研方向还能快速解决非本专业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科普文章、科技文献的阅读能力,也是研究生在解决科研问题中的必要手段。

事实上,从近两年的高考中已经能看到国家对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重视。比如,2022年高考语文乙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就出现了3篇科普文章,分别为《对称与物理》(杨振宁著)以及《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和《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形成良好的科学观察习惯,并善用科学思维分析观察现象背后隐含的科学本质。无独有偶,2023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也有16分的题目出自笔者的人工智能科普书《爱犯错的智能体》。该题是期望考生通过分析陆汝钤为该书撰写的序来推测书的结构,同时学会关注学术前沿,以利于培养考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将科研能力考察环节前置到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可以避免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专业课的刷题上,也能尽早地提升考生的科学素养。具体来说,可以在考研考试中单独设置与科普文章或科技文献的阅读相关的考试科目。一是通过科普文章或科技文献的阅读,来评测考生对科学知识了解的广度和平时知识积累的深度。二是通过科普文章,可以考察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能否了解全文撰写的结构、中心思想,是否可以快速发现文章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可能探索的方向,等等。三是帮助考生形成适合科研的严密逻辑,因为多数科普文章或科技文献都有其内在的逻辑。除此以外,还可以引入短篇科技文献和短篇科普文章的写作,来提升考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我相信,通过在考研中前置科研能力的考察,不仅可让考生在准备考研过程中间接地提升科研能力,而且能更好地筛选真正具备科研能力的考生,还能缩短考生进入相关科研方向的学习时间,更快地产生科研成果。

上一篇:王守觉:多维空间仿生信息学的开拓者
下一篇:神舟十五号乘组刷新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