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实验6,一个正在南海移动的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1-09-11 14: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实验6,一个正在南海移动的实验室

9月6日,“实验6”综合科学考察船从广州新洲码头起航。

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 摄


大海被夜色笼罩,“实验6”科考船外的海面一片漆黑。一个直径1.6米多、高2米多的圆柱形“铁架子”被探灯照亮。在缓缓伸出右舷的机械悬臂控制下,它犹如鱼跃龙门一般融入大海。船舷处,有人静静观望,等待它再次跃出水面。

这是9月6日发生在南海的一幕。这个“铁架子”是CTD(温盐深测量仪)采水器,一种综合海洋科考船必备的利器,是用于获取海水的物理、化学参数并采集海水的装置。24根一米多长的深灰色采水瓶并列围成一个圈,构成了采水器的核心。CTD位于采水器的底部,它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海水的温度、电导率和压力。

“实验6”抵达预定的第一个科考站点后,CTD采水器被放入大海。这里位于珠江口近海,深度大约25米,几分钟后,就采集到了9瓶水。

在后甲板遮蔽仓工作区,科考队员们早已拿着各类水样瓶等候。CTD采水器采集完海水返回甲板后,他们兴奋而有序地靠前来,从采水器底部的出水管接取海水。随后,这些水被拿去过滤,经过初步处理分析后储存,用于开展海洋化学和海洋微生物方面的研究。

自“实验6”踏上首航之旅时,采集样品、处理样品、储存样品、记录数据,这样的工作是科考队员们的日常。


移动的海上实验室


9月6日上午,“实验6”离开广州新洲码头,赴珠江口-南海北部海域执行观测科学考察任务,计划航期10天。这是一艘正在南海行驶的船,更是一个移动的实验室。

“实验6”是一艘中型综合科考船,由中国船舶集团708所设计、黄埔文冲公司建造。这艘科考船填补了目前国内中型地球物理综合科考船的空白,是国内首艘采用最先进的混合冷却及D型吊舱推进技术的科考船,实现了国产大容量地震空压机和国产科考升降鳍板的首次装船应用并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实验6”创新性采用了控制气泡干扰的船型一体化设计技术,成功解决了快速性与抗气泡干扰性之间的矛盾。“实验6”还采用了内凹的小球鼻设计,仅增加较小的阻力就保证气泡下泄最优路径,有效减少了对船底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等声学设备的干扰。

“实验6”配置了通用干性实验室、通用湿性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洁净实验室等现代化船载实验室,以及样品冷藏和冷冻室,总面积超过330平方米,能现场进行多学科的样品处理与分析,并卫星通讯实现与陆基实验室同步数据传输。


带着科考使命奔赴南海


珠江径流及中尺度涡旋等高强度海洋动力过程会对大湾区及南海北部海域产生重要影响,围绕南海北部跨陆架陆坡交换与中尺度暖涡的环境生态效应这一科学问题,“实验6”首航的科考队伍将开展水文动力、生物化学、海洋底质沉积、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实验6”首航首席科学家、南海海洋所副所长杜岩研究员介绍,为了完成这一科学任务,科考队员使用“实验6”配备的全海深多波束测深系统、可视化多通道柱状采泥器、万米温盐深剖面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海表涡通量观测系统、海空红外探测仪等高技术装备,并布放国产海翼水下滑翔机、漂流浮标、抛弃式温盐深剖面仪、大气探空仪,进行综合立体观测。

截至发稿前,科考队伍已对14个站点进行了采样,获得大量的海水样本和沉积物样本,及南海北部中尺度暖涡南北断面的水文、气象数据。由于台风“康森”正在向西北方向移动,“实验6”调整了原定航线,一方面是为了避风,一方面是增加新的科考目标。“等到台风过后,再次勘察走过的一些站点,对比台风前后涡旋相关参数有何不同。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杜岩说。

中科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指出,“实验6”致力于维护南海及其岛礁国土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服务国家经略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平台支撑。

(科普时报“实验6”船9月8日电)

上一篇:喻佳俊:点燃山区孩子科学梦想之火
下一篇:走进重大水利工程 | 东深供水工程 东江之水润紫荆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