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元一大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最近网上掀起了一阵临期零食测评,当博主们打开各大电商平台,搜罗临期零食盲盒,不过数十元的价格与堆成小山的零食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确实很大,动辄数千上万的月销更是证明了临期食品市场的红火。 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在2020年已达3万亿元,以1%的库存沉淀保守估计,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报告也将突破300亿。 在2021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购物策略趋向稳健,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多做储蓄,而临期食品却因为物美价廉吸引到更多消费者的目光,发展步入高速期。 不同商业逻辑带来不同盈利逻辑 临期食品并不是新兴概念,它的由来已久。临期食品是指仍在保质期内,但是距离期满超过食品管理法规指定日期或者指定日期比例的食品,从烘焙面包坊的晚间特价放送,到商超中濒死的鱼虾海鲜,再到各式各样的包装食品,临期食品的种类比我们想象得多得多,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时间也要来得长。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新物种”呢?就是因为出现了临期零食这种新玩法。 在过去,零食主要在线下渠道销售,品牌和商家签订的进货协议中,往往默认订购食品一旦到达保质临期,通过促销打折都无法卖出,就可以退回品牌方换成新生产的同一货物,所以除了不耐运输的冷藏制品之外,商家都会将临期食品退回品牌,避免压货和经济损失。品牌方为了食品安全和品牌信誉,往往会选择销毁库存。 事情转机出现在2016年左右,电商商家看见了临期食品这一商机,以极低廉价格向不同品牌批发临期食品,再通过电商渠道兜售给消费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目前淘宝上一家2016年成立的,专门销售国内外临期食品的金冠店铺,已经累积了将近160万关注客户,拥有十万左右关注客户的临期零食淘店更是不计其数。 以一款月销3000+的某品牌薯片为例,2.99元的售价是原价的一半,距离保质期满还有半年多,消费者品尝后感觉并没有明显不同。有些小众品牌临期零食的售价甚至是原价的1到3折。 这些店铺的SKU多达数百个,选择众多,种类早已突破了零食的限制,包含日化、粮油、酒水甚至减肥代餐。为了增加销售量,如今推出了更有噱头的盲盒玩法,将热销食品和冷门食品打包售卖,不仅单笔成交价更高,而且加快了库存清库存的速度,营销方式变得更加高明。 线下店铺的商业逻辑则与线上存在差异,更强调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和便捷性。目前线下临期食品零售店仍处在扩张阶段,还没有进入下半场,各地域都有颇具特色的临期零售店,而其中特色最为鲜明的莫过于盘踞上海的好特卖hotmaxx,该企业于两年内完成四轮融资,去年9月又拿到了一笔A轮千万融资,受到资本广泛关注。 好特卖的门店主要选址在一线城市,靠近白领工作园区或者是大学城,最靠近核心用户的地段,每家店面积都在一百平左右,主打小而美,靠价廉吸引顾客。 好特卖的不同门店在选品上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即使同一选品也可能在不同门店标上不同价格,据说是以临期食品的厂家地址、临期时段等等共同决定的,就算是同一商品,也会由于保质期的临近,而采取阶梯式折价促销。 不得不说,这种新奇感确实能够增加用户黏性,提高复购率。好特卖模式的特点是能给顾客带来实在的消费体验,了解临期食品的具体保质期和品质,减少不确定性,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 然而线下临期食品门店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销售壁垒,同样的一款临期商品,你有我也有,门店SKU的多少取决于与品牌方的议价能力。 目前存在的诸多连锁临期食品店为了保证选择的多样性,在起订量上难以和大型商超匹敌,品牌也乐得拥有更多渠道解决库存难题,门店只能通过加速扩张,提高起订量谋取议价权。 另外,由于临期商品进货时的临期属性已经明确,品牌几乎不可能接受临期食品售后退货服务,存库压力直接转移到临期食品门店,如何解决临期变过期,过期的处理又是摆在门店面前的一个难题,不仅仅是成本增加,也与信誉息息相关。 既是消费降级也是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出现在同一类型的产品上,听上去似乎矛盾,但的确是在临期食品上能够观察到的现象。临期食品在一二线城市受到白领、学生等价格敏感型群体的热捧,是近年来消费降级热的一种表现。 豆瓣上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自去年九月成立,不到一年,就吸引了7万多名组员共同分享临期食品购物心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实用性,追求性价比高的产品,临期食品自然而然成为了新的心头好。 而三四线城市的沉淀用户,对临期食品的兴趣可能不仅仅停留在国内商品上,更多时候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国外商品。 由于这些消费者身处的城镇可能并没有或者说很少接触到海外商品的渠道,即使存在海淘店,相对高价也使得他们面对同类型产品时并不会多做考虑。此时电商渠道中的临期食品,就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诱惑。 拼多多上的一款临期进口牛奶销量高达1万多件,宝妈的评价反响不错,可以说临期食品给了这些精打细算的客户们尝鲜的渠道,成就了他们的消费升级。 相关争议 豆瓣丧心病狂攒钱小组中的成员是最典型的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近期一则关于是否会为了省钱而选择临期食品的投票结果显示,只有一半的人能接受临期食品,剩下持拒绝和观望态度,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临期食品可以吃。 他们更多考虑的是临期食品的口感、味道以及营养价值是否随着时间流逝而大打折扣。临期食品的核心客户画像就是价格敏感型客户,如何赢得他们的信赖,是临期食品市场发展路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另外临期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这个市场能否继续壮大的核心拷问,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只有针对临期食品定义的阐述,食品安全质检在产品生产阶段已经结束,至于在保质期间是否受到外界温湿度、物流方式、库存环境以及销售渠道等因素的污染,这些疑问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盲盒,只有打开后才能知道。 尤其是部分保质期本来就短,质检要求本来就高的产品,万一变质,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忧心。 临期食品的物尽其用不仅能带来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解决了零食厂商的库存问题的同时还给消费者带来实惠,看起来确实是共赢,那么确实是如此吗?恐怕还需要打个问号,等待时间给我们答案。 只有一点我们是确定的,那就是临期食品市场并不是一个新兴市场,而是现代食品工业链接互联网后产生的新业态,随着未来各大食品品牌为了留住客户日益刁钻的味蕾,推出层出不穷的新品,临期食品行业市场产值还会不断走高,这点显然毋庸置疑。 未来这个赛道是否会出现一只鲶鱼,赢者通吃,仍需观察。但对于很多乐此不疲的消费者而言,临期食品显然已经成为新的“真香”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