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锂电巨头企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宣布,将于今年7月左右发布钠离子电池。消息一出,宁德时代估值水涨船高,成为创业板首家万亿市值公司。短短几天,钠离子电池概念股也异军突起,多股涨停。 那么,引起如此强烈反响的钠离子电池究竟是什么?钠离子电池和我们现在生活中使用的电池有何不同?又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5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传播局主办的“科学咖啡馆”沙龙活动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海钠创始人胡勇胜向大家揭开了钠离子电池的面纱。 目前二次电池(即可充电电池)的主流是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前者已经有上百年的商用历史,技术成熟、价格低廉,但由于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短、生产过程和废旧电池处理不当易导致污染等问题,新国标出台后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后者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上世纪90年代被日本索尼公司成功商业化后,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池、交通工具、工业储能等多个领域,成为了新能源技术的“主力军”。 但是,锂离子电池也面临着无法回避的问题——锂资源超过70%分布于南美洲,我国80%锂资源需要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更棘手的是,全球锂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成本也随之居高不下。“毕竟实惠才是老百姓的刚需。” 胡勇胜在沙龙活动中说道。 据胡勇胜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钠离子电池就已经进入学术界的视线。然而随着锂离子电池的成功商业化,对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也一度沉寂,直到约10年前才重新受到重视,目前全球已经有20多家公司在进行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布局。 相较于铅酸电池和锂电池,钠离子电池这颗电池界的“沧海遗珠”有着如下优点:原材料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寿命长、高低温性能好、功率性能高、安全性好……更令人振奋的是,据中信建投证券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相比于铁锂电池稍差,但是成本具备一定优势,低温容量保持率更高,耐过放能力强,和铅酸电池相比,除考虑铅酸回收的成本无优势外,其他方面的技术指标实现全面大幅超越。经过10年来的研究与布局,我国钠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胡勇胜等研究者的眼中,钠离子电池有着彻底替代铅酸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在不同领域互补的巨大潜力。 钠离子电池将以何种姿态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小到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家庭(户用)储能,大到数据中心、5G通信基站、电网储能等,都很适合钠离子电池“大显身手”,展现出它独有的优势。胡勇胜举例道:“采用钠离子电池的低速电动车安全性高,支持快充,而且耐低温,在零下40℃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放电,容量保持率接近80%,且现已实现了在零下20℃进行充电。只要对现有的充电桩进行升级改造,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就可以通用。”畅想一下,等到钠离子电池成功普及的那一天,或许人们就不必再担心冬天低速电动车“趴窝”了。
中科海钠开发的钠离子电池应用示范
目前,首批智能化的钠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已经投放在中科院物理所园区,世界首座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也已在江苏溧阳开始试运行,近日宁德时代传来的好消息更是令人振奋。不过胡勇胜认为,要推动完善这一庞大的产业链布局,早日把钠离子电池送到百姓的手中,依然需要科研、企业、国家政策“三管齐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