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麦收前夕小满会

发布时间:2021-05-25 14:3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麦收前夕小满会


视觉中国供图 

5月21日,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乡间流传着“小满三天遍地黄”“小满物满盈,小麦快长成”的乡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随着小满节气的到来,草木开始繁茂,麦子进入灌浆期,籽粒开始鼓胀饱满,丰收在望。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记忆中,小满时节麦子灌完浆开始泛黄,离开镰割麦尚有一段时日,但是农人们就开始为收麦忙活了,给人一种厉兵秣马大战在即的感觉。准备收麦的各类农具和秋播的种子,是麦收前的一个序曲。乡谚说“小麦籽,两头尖,人来客到你当先”,一句话道出了麦子在农家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麦子金贵,麦收自然被农人极为看重,故而麦收前夕的小满会也显得非同一般。顺应民意的小满会,为庄稼人搭建了一方夏收夏种物资交流的平台,会上销售的主打商品是一应俱全的农具和种子,捎带着出售消夏用品和日常用具。农具有镰刀、桑叉、木锨、扫帚、牛笼嘴等,用具有麻绳、草帽、麻袋、凉席、箔、茓子等,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正应了生意人的那句老话“不怕不挣钱,就怕货不全”。有些规模较大的小满会还设有专门的牲口市儿,进行牛马骡驴等牲口交易,或者搭建台子,请来戏班,热热闹闹唱大戏,其人气指数不亚于“老日子会”。老少爷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一旦开镰割麦,焦麦炸豆,忙得头不是头脚不是脚,谁还有闲工夫赶会呢,故而麦忙前的小满会,是农人们放松休闲的难得机会,自然不容错过。

小满会多是在小满节气当天举行,不过,提前或者错后的也有,但不多,错后的小满会俗称“偏小满会”,以区别于小满当天的正会。规模小一点的小满会都是一天,遇到唱大戏,会期多是三天,第一天为正会,其余两天为偏会。小满会主要是服务三夏生产的,故而卖农具和消夏用品的商贩自然就成了主角,围的人最多。这边是卖杈耙扫帚、簸箕箩头、镰刀木锨的,那边是卖芭蕉扇、草帽、凉席的,就连那些卖冰糕、糖葫芦、泥哨子的小贩也见缝插针,占据有利位置,卖力招揽顾客。那些给马和骡子等力畜钉掌的手艺人,躲在一处空地上忙活着,叮叮当当的棰声富有节奏,传出老远。交易骡驴牛马的牲口市儿,俗称“牛绳”。交易大牲口不同于卖鸡卖鸭,中间需要有人说合,这种职业叫牛经纪。牛把式们坐在树下乐哉地抽着烟,牛经纪们手里掂着一杆系着红缨的鞭子,一趟趟往返于卖家和买家之间,通过手伸到衣襟或者草帽下“比码子议价”,促成一桩桩买卖的成交。除了售卖各类物品,小满会上还有说书卖艺玩把戏的,耍猴套圈卖膏药的,有时候还会有两台大戏对唱,俗称“唱对台戏”。


小满会是庄稼人的嘉年华,农具是最受青睐的物什,也是津津乐道的热点。谁家的镰刀锋利钢口好,谁家的桑杈柔韧又轻巧,谁家的木锨场最顺手,谁家的麻绳结实还耐用,赶会的庄稼人都心知肚明,了如指掌。就拿镰刀来说,卖的人倒不少,有铁匠也有小贩,正所谓“有同行没同利”,有的刚支起摊子,一袋烟没吸完,镰刀就被买空了,有的摆了半天,一把也没卖出去。

临近中午,天越来越热,小满会上的人流像潮水般慢慢退去,一些人有事等着,赶完会着急忙慌往家赶;有的人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顺便拐个弯,串串亲戚吃顿饭,拉拉家常叙叙旧;有些人带着孩子老婆躲到小吃摊的棚子下,既大饱一顿口福,又觅得一方清凉;还有人不舍得花钱在会上买吃食,就找个树凉荫一坐,啃起自带的干馍,吃完了找户人家讨碗水喝,一顿饭也就打发了。过罢晌午头,成股子的人流再一次涌到会上,稀稀拉拉的会场又变得挤不动,再次掀起了小满会的高潮。农人们心里都算计着呢,小贩卖东西,上午要价高,待到会尾巴之时,价格就落了,一块钱能当两块钱使。

太阳偏西,鸟雀归巢,暮色大面积地淹没了绵延不断的人影,夕阳的余晖里,喧闹了一天的小满会也拉下了帷幕。


现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老家种田都实现了机械化,割麦不用镰,打麦不用场,曾经辉煌了千百年的小满会也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乡野舞台。近些年,随着物资交流会的蓬勃发展,大小超市在乡村遍地开花,传承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小满会逐渐走向衰败没落。即便一些地方的小满会有幸保留下来,也是有名无实,那些售卖杈耙扫帚牛笼嘴的民俗场景一去不复返,成为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一曲农耕文明的挽歌,让我一次次在梦中怀念和回味。

上一篇:欧洲未来空中作战系统振翅欲飞
下一篇:一场越野赛为何成为夺命跑?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