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世界充满了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定的因素,但唯一不变的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近日召开的2021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一言以蔽之。 正如吴汉东所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也正因此,今年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备受关注。主办方工作人员透露,报名参会的人数早早爆满。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这是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确定的一个主题,“目的是更好地推动全社会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的重要作用,支撑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去年11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学习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此次论坛上,与会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系。 申长雨分析,从对内激励创新来讲,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特别是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促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从对外促进开放来讲,新发展格局本身就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通过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外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开展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申长雨说,同时,通过不断提升国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能力,更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促进全球繁荣发展。 “中美贸易战告诉我们,知识产权体现了美国的重大利益,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5%以上,外贸对知识产权的依赖率高达65%以上。”吴汉东说。 吴汉东坦陈,当前,我国的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新发展格局。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中国毫无疑问是第一工业制造大国,在39个大项、191个中项、525个小项中,中国的产品占全球产量第一、出口第一的高达220种以上。“但是,只有15%不到20%的产业,是属于世界领先或先进的行列。”吴汉东说,中国制造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就必须依靠创新发展,需要知识产权的推动和引领。 在上述政治局学习中做过讲解的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分析,各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现,产业必须本土化,至少区域化,才有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的持续,“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易继明看来,因为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国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但这种机遇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大概会有三年左右的窗口期,我们要利用好,新发展格局若能成功构建,最终将实现国内外的大循环。” 在专家学者们看来,正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考题已出,如何作答? 申长雨介绍道,接下来,将加快知识产权保护顶层设计,尽快编制出台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重点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举措和实施蓝图。同时,要与时俱进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快完善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进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修订工作,增强法律之间的一致性;推动提升有关法律的法律层级;建立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此外,将持续从机制、标准、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在技术方面,要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知识产权审查和保护领域的应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最后,还要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推动国内外同等保护。 “要在依法严格保护在华外资企业的合法知识产权的同时,推动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申长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