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高油高盐摄入仍普遍存在

发布时间:2021-03-02 14:5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2月25日,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在京正式对外发布。

会上,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指出,《报告》汇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膳食指南进展、膳食与健康研究的新证据,分析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现况的主要关键问题为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供重要参考和科学依据。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从中国居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研究、国外膳食指南研究等三个主要方面,对《报告》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膳食质量虽提高,身体活动总量却下降 

我国食物种类丰富,市场供应充足,居民膳食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充足,膳食质量显著提高。

“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得到较大的改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丁钢强介绍说,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居民动物性食物和优质蛋白摄入量增加,全国城乡居民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比例从1992年的18.9%增加到2015年的35.2%。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农村6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显著降低,这些都是食物供应充足、膳食质量提高的主要贡献。

作为整体国民体质提升的重要表现,身高也是反映长期膳食营养质量的指标。近30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持续改善,平均每10年身高增加3厘米。农村儿童身高增长幅度大于城市儿童。

但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

一是膳食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成为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

二居民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超重肥胖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膳食相关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

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食物结构有待改善。农村居民奶类、水果、水产品等食物的摄入量仍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油盐摄入、食物多样化等营养科普教育急需下沉基层。

四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营养问题应得到特殊的关注。

五是食物浪费问题严重,居民营养素养有待提高。 

长期平衡膳食,预防慢性病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膳食与健康的关系已从单一营养素或单一食物转向膳食模式与整体健康状况或疾病风险关联的研究。平衡膳食模式是根据营养科学原理和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而设计的。长期遵循平衡膳食模式,不仅是健康长寿和预防膳食相关慢性病的重要基石,并且还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在《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2016)》的基础上,《报告》工作组进行了近5年证据更新,收集了30余种不同食物(及加工食品)与健康、膳食模式与健康、身体活动与健康等国内外科学研究文献,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及GRADE评价体系进行证据评价,提出了我国食物与健康证据评价方法和结论推荐意见,并组织了几十位营养学、医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的专家进行了分析讨论,综合评价了200余条食物与健康的科学建议、膳食模式与健康的科学推荐以及身体活动与健康的科学指导。

《报告》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膳食模式、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各种类食物摄入量过高或过低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已有较多的证据,与主要健康结局风险降低相关联的膳食因素主要有: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饮水(饮茶)等,证据等级均为B级。过多摄入可增加不良健康结局风险的膳食因素主要有:畜肉、烟熏肉、食盐、饮酒、含糖饮料、油脂等,证据等级均为B级及以上。

中国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对健康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多蔬菜水果、多鱼虾水产品、经常吃奶类和大豆制品、适量的谷类和肉禽类、烹调清淡少盐为主要特点的江南地区模式,代表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具有这些膳食特点的地区,人群发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均较低。

《报告》还提供了维持健康体重和身体活动与健康关联的证据。有证据证明体重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健康产生明显的影响,证据等级为B级。身体活动不足可导致体重过度增加,多进行身体活动不仅有利于维持健康体重,还能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等疾病发生风险和全死因死亡风险,改善脑健康,其推荐等级均为A级。

五项措施,全方位引领健康生活方式

《报告》聚焦健康中国建设,提出落实合理膳食行动政策建议。

一是以循证为依据,更新膳食指导性文件。在充分考虑我国不断变化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和突出营养问题的基础上,以循证营养学为手段,以科学证据为指引,充分考虑公共政策发展趋势,定期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满足人民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全方位影响因素干预的理念,以平衡膳食为核心,提出了精准化营养指导措施。

三是以慢病预防为目标,全方位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特别强调,肥胖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成为多种慢性病(包括癌症)的共同病理基础。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与落实离不开健康的食物消费环境。

四是以营养导向为指征,构建新型食物生产加工消费模式。将营养与健康理念贯穿于食物生产、加工、烹调、选购、进餐的各个环节和体系中,营造健康的食物消费环境。

五是以营养人才队伍建设为举措,宣传和践行健康中国。各级政府应把加强营养职业人才(注册营养师、公共营养师、营养指导员等)培养和队伍建设,全民营养周、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宣教活动,作为落实合理膳食行动、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目标的重要措施。

上一篇:华北小壳化石:探秘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窗口
下一篇:塑料化学品邻苯二甲酸盐有损儿童大脑发育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