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罗国芳)日前,中国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发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并捐赠给联合国,为世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提供了新的公共产品。这一捐赠是近年来中国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坚定和全球各方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一个缩影。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中国创造的“绿色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塞罕坝沙地不再是“飞鸟无栖树”,库布其沙漠不再是“死亡之海”,九曲黄河也不再是“万里沙”,一个又一个废矿变湿地、沙海变林场的转型案例在中国大地上涌现。过去20年里,中国植被增加量占全球25%以上。2018年,中国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5.8%,提前实现对国际社会的承诺目标。中国的生态建设成就得到联合国机构高度认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说,中国在环境修复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世界应以中国为榜样,坚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8月30日,游客在重庆广阳岛游览。作为引领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广阳岛在经过一期生态修复后,形成一条12公里的环岛生态体验环线,以及西岛头、综合示范地、山顶观景平台、粉黛草田、东岛头、广阳营六个生态修复示范点。(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为世界留下越来越多的“绿色足迹”。能让长颈鹿“昂首通行”的肯尼亚蒙内铁路、“油改电”的斯里兰卡科伦坡集装箱码头、光伏板下可以长草种瓜的巴基斯坦旁遮普太阳能电站……一个又一个中外合作项目,把保护地球的理念落到实处。中国的防沙治沙“药方”,为蒙古国治理荒漠化带来希望;中国的节能改造项目,让哈萨克斯坦的奇姆肯特炼油厂焕发新生;中国的菌草种植技术,为斐济、老挝、莱索托等100多个国家创造了绿色就业机会,受到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赞许。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中国与各方携手,不断谱写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篇章。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多边协定,提升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信心。在中方与各方共同努力下,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马德里会议达成了坚持多边主义、反映各方气候治理共识的一系列决定,为后续谈判奠定了基础。中国还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抓手、注入动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赞扬中国是“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带头人”。
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和经验给世界以启迪。中国从战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顶层设计,纲举目张,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航向;中国以辩证思维看待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运用系统性思维进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以统筹方式解决顽障痼疾;中国践行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为一时困难所动摇。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说,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实际上是在寻找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道路,“这是很了不起的探索”。
在绿色发展领域,中国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政府日前发布的《中国关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立场文件》中,多处谈及气候治理和生态保护,再次提供了例证。中国在为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国家而不懈努力,也将和全球各方为共建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