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解读 >

观点1+1:警惕“生态形式主义”

发布时间:2020-11-07 14: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当下,各地对生态环保高度重视,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工程日益增多,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效。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生态治理中也存在“要面子不要里子”“讲速度不讲规律”现象,有的甚至搞起生态形式主义,以生态建设之名行生态损毁之实。

大自然有自身的运行规律。重视生态环保,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以此开展生态治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反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会自食苦果。

西部某县2014年在水边生态脆弱敏感地带种植600多亩树木,如今树木大多已死。究其原因,为省成本,树坑由大变小,每个树坑造价从3元降至1元,树苗也由易栽活的带土树苗变成不带土树苗。只求“完活儿”,不管死活,不是形式主义是什么?600多亩树大多都死了,哪里是“省钱”,分明是巨大浪费。生态修复“表面光”远不止于此,“矿山刷绿漆”“岩石铺草皮”频频在一些地方上演,拙劣的“障眼法”折射出赤裸裸的糊弄,令群众鄙夷唾弃。

偏狭的政绩观同样值得警惕。西部某县靠近县城的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每公里工程造价近1亿元,而在距离县城较远的另一处生态项目,却为200多万元项目经费犯难。这种“马太效应”完全是功利思维导致,生态投入不以生态需求为根本,而是围着“哪里显政绩”转,能修复到点子上吗?生态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科学统筹治理,顾此失彼打造“盆景”,往往是徒劳的。

“事与愿违”也令人汗颜。北方某湿地本来生态良好,吸引大量鸟类栖息。可当地在开展水源涵养林工程时,清除了湿地原生的草、灌木等,改种小松树,“鸟类天堂”面临消失。不当的人为干预未必是出于故意,可想当然的蛮干实实在在破坏生态,教训深刻。

凡此种种,生态修复乱象往往蕴含急功近利、拍脑袋决策,妄图蒙混过关。对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环保督察是糊弄不了的,不作为者必然会受到惩处,乱作为者更面临问责。一起起闹剧还暴露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绩观错位,“反四风”驰而不息,整顿吏治永远在路上,歪风邪气更会被坚决惩治。

必须指出,生态环保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要靠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更要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对地方管理者而言,在任时要接受环保考核,离任时要算“生态账”,是现实约束,也是工作动力。在生态修复实践中,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由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做好项目设计和环境评价,科学设置短期治理目标,合理衔接长期生态战略;修复标准要结合客观实际,不能过犹不及,要避免资源浪费;针对局部治理的同时,更要重视统筹联动。唯此,环境治理才能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观点1+1:警惕“生态形式主义”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 。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蒋萌、仝宗莉)

上一篇:人民财评:为啥新设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下一篇:北青报:“网红狗”主人被罚的警示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