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桂东县几年前就实施了农村厕改工程,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达到了92%,成绩亮眼。但有沤江镇村民反映,因为各种原因,一些化粪池至今并未投入使用。央视记者走访发现,这里的改厕问题五花八门:有的化粪池太高,有的管线不通,有的卫生间水停了半年没人修,村民还要自己挑水冲……
用上了冲水马桶,还得自己挑水去冲,如此咄咄怪事,不免令人费解——这样的农村厕改工程,难道只是摆设吗?就记者走访的结果来看,能够成为“摆设”,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因为管道不通、厕所未建等各种问题,有些所谓的“厕改”至今仍停留在纸面上,甚至连“摆设”都算不上。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出了专项的战略部署。其中,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是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桂东县所在的郴州市也出台了《加快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三年“改建农村户厕10.8万户,基本消灭传统旱厕”的工作目标。然而时至今日,桂东县的传统旱厕不仅没有消灭,就连配套的改水设施也存在问题。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有些至今仍无法正常使用的农村户厕,竟然早就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并且出现在统计数据中。那么,这些滥竽充数的农村户厕,到底是如何通过检查验收的?
据报道,桂东县正在对全县农村改厕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针对发现的“工作不细”“把关不严”“标准不一”的问题进行整改,计划于8月底前整改到位。面对目前存在的各种乱象,整改是必要的,反思是必须的——到底是单纯的“工作不细”“把关不严”“标准不一”,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为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各级各地也都将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农村厕改沦为“形象工程”,不仅意味着农民的利益受到伤害,同时也意味着大笔财政资金打了“水漂”。当地有村民反映,验收只是“做一下表面工作”“都是他们先签好的字”。如果这种说法属实,那恐怕就不仅仅是“工作不细”的问题了——是否存在骗取、套取国家财政补贴,或其他各类违法违纪问题,都应该顺藤摸瓜、深究细查。
“厕所革命”已走向纵深,然而,农村户厕改建要经得起“回头看”,不能让民生工程变得口惠而实不至,让农民依然感觉束手无“厕”。由此暴露出的问题是,在推进农村厕改的过程中,有没有广泛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接受村民的监督?形象工程饱受诟病,其主要特征是“欺上不瞒下”: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农民最有发言权,而他们却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反思此类事件,不仅应该通过责任追究使其不敢“欺上”,而且有必要畅通监督举报机制,使其无法“瞒下”。唯其如此,才能杜绝各类欺世盗名的形象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