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努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只有坚持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深入研究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让民族文化血脉不断延续传承、焕发生机。
历史连续不断,文化一脉相承,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价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内涵,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立身处世的志气骨气底气。
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并不等于陈陈相因、泥古守旧,而是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能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要看能不能回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我们要做好创造性转化,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要推动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文化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必须服务人民、惠及人民。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唯物史观、站稳人民立场,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不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28日 09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