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解读 >

深化国际政治学中的语言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13: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媒介,是影响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天,国际竞争日益从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领域扩展到文化、话语、信息等软实力领域。近年来,国际政治学中的语言研究引起了学界关注。这一研究结合国际政治学与语言学理论,拓宽了国际政治的研究视域。

  国际政治学主要研究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发展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而语言是国际行为体表达意图、传递信号、进行互动的重要工具,语言的政治性、权力性、社会性、建构性等特点影响着国际政治的进程与结果。国际政治语言研究中的“语言”内涵十分丰富,既包含言语行为、叙事、话语等,也包括翻译、修辞、语境等。这一研究主要沿着两个路径展开:一是将国际政治中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国际政治运行的规律;二是借鉴语言学的思想、理论、视角来研究国际政治问题。

  具体而言,国际政治语言研究常常围绕语言使用者的话语实践和受众对语言的理解而展开。一是研究语言使用者本身如何使用具体的语言来实现自身目的。例如,人们通过分析国际政治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寻找文本中的“话语节点”,对其中的前提假设、谓词、主体定位等进行分析,特别是分析如何用形容词、动词、副词等给对象贴上一系列标签,通过何种修辞手段和叙事方式来构建起对象的性质、特征、身份等。二是研究受众的理解过程,如不同的国际行为体对同样的语言和同样的国际行为如何产生不同的理解,信息加工过程如何产生了理解差异。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语言本身,还涉及语境、受众的知识背景、习惯习俗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话语的接受过程和受众最终形成的认知。

  国际政治语言研究可以启发人们跳出惯常的研究范式,对一些国际问题和现象作出不同角度的思考。深化国际政治语言研究,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当前,应立足我国外交丰富实践,汲取中国自身独特的语言、文化、思想、实践经验等方面的资源,推动这一研究取得更大进展。

  挖掘中国语言哲学的深厚底蕴。不同的语言塑造不同的文化。中国人独特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造就了不同于西方的语言哲学。比如,西方国际政治学关于身份的研究中,往往认为身份由“自我”和“他者”建构而成,始终基于二元对立的逻辑。中国语言哲学认为意义表达的主体和客体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动态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国语言哲学的思想、思维等,是国际政治语言研究值得深入挖掘的一个重要方面。

  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视角。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必然会反映其所处时代的要求和面临的课题。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然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还没有较贴切的国际关系理论可以解释,一些新的概念还没有被纳入国际政治学研究视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我国学者可以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出发观察、描述、解释国际政治问题,更好地发现西方国际政治学研究中有意或无意忽略的概念与问题。

  立足中国实践建构国际政治话语和叙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在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理念、经验。这些丰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需要从学理层面进行提炼和阐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体系,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我国学者需要立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从中国语言、思维和文化出发建构当代中国的国际关系语言理论,从而更好向国际社会叙述、解释、呈现和宣介中国理念和中国主张。

  (作者为外交学院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17日 09 版)

(责编:袁勃、牛镛)

上一篇:人民网三评盲盒营销之一:浪费食品,岂能无视
下一篇:真正的多边主义的理论内涵(学苑论衡)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