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让建筑大师梁思成叫绝的国宝,就是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应县木塔。近千年来,历经风雨、地震、战争、不当维修,这座世界现存最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已扭曲变形。20世纪90年代初,木塔修缮就正式立项,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专家呼吁,别让“病歪歪”的应县木塔在议而不决中倒掉。(10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县木塔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各方都清楚应县木塔是旷世绝代的国宝,也明白其一直以来都“病得厉害”,但修缮方案始终停在纸上。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
事实上,木塔修缮“议而不决”的原因并不难探究。比如报道中提到的,重视程度不够,木塔“直接落地保护人”仅是县文旅局下设的一个股级单位;基础研究不够导致修缮能力不足,连“药方”都开不出,修缮大计的落地自然无从谈起;修缮体制长期处于“割裂化”状态,难以形成合力;苦战攻关不够,修缮中的一些难点和关键点长期停留在讨论和争议阶段……
一项艰巨任务能否完成,大致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人力物力财力,即工作态度;二是制度保障机制,即工作方式。木塔的“病歪歪”和修缮的“议而不决”,正说明相关方面在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上存在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说白了,修缮应县木塔需要相关部门担当作为和善作善为。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不能长期停留在嘴上、纸面上,而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再“议而不决”,千年国宝轰然倒掉绝非危言耸听。现实中,不少宝贵文化遗产就是在类似“议而不决”的迟缓中消失匿迹的,代价巨大,教训惨痛。
总之,应县木塔修缮工作近30年“议而不决”,催人反思之处颇多,但最根本的还要反思政绩观存在的问题。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而且是不朽的政绩,“关键少数”应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以切实行动保护好文化遗产,对得起老祖宗的慷慨,也对得起后世子孙的期盼。
(责编:郝晨录、董晓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