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初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终得千年梦圆,到月中发布经济“半年报”,中国巨轮以12.7%的增速持续复苏稳健前行,再到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把脉定调鼓舞人心——这段时间,中国经济堪称国内外舆论场的“顶流”话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中国市场的变化趋势,都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伴随着发展成绩单的一次次揭晓,国际社会也在不断更新对中国经济的认知。 经济数据里往往蕴藏着答案。尽管风险挑战不断,中国经济还是创下了一个个“破纪录”“超预期”。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以18.0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全国实际使用外资以28.7%的增速创近10年来同期最高;企业利润、就业、投资等指标走势积极;夏粮“十八连丰”,粮食生产首战告捷,为全年经济托了底……跳出数据看支撑,这背后是中国经济恢复良好,基础更牢固、产业更扎实、循环更畅通。 判断经济势头好不好,动能同样很关键。从各地和各行各业看,虽然遭受疫情严重冲击,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新动能仍逆势成长,2020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比上年增长35.3%。生产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快速增长,新产业渐成“大气候”;消费端,在线办公、远程问诊、无接触配送等业务广泛开展,新业态带来新机遇。此外,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至53%,内需贡献率达到80.9%。压力之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鲜明。“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等严峻挑战,不仅持续稳定恢复,而且结构调整优化、增长质量不断提升,这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独一无二的。”在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半年报”后,比利时赛百思中欧商务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巴尔丹如此评价。 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强大的制度优势为经济稳健运行提供了根本保障,科学精准的宏观调控为市场注入底气与活力。减税降费、扶持实体经济、为企业纾困解难、保障民生,一系列举措让中国经济肌体更强健。上半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日均超3.4万户,创近年来新高。此外,超大的市场规模、广阔的内需潜力、齐备的产业体系仍是中国的显著优势,诸多利好稳稳托起经济运行的良好基本面,增强了长期向好的发展信心。“听很多到过中国的伙伴说,中国城市‘遍地都是机会’,我就心动了。”谈起来华创业、生活的缘由,约旦商人穆德这样说道。而对于未来,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梶田幸雄认为:“中国经济具备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期待中国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在坚定信心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之路并不平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中国经济恢复依然不稳固、不均衡,高质量发展和改革之路依然任务繁重。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认清当前国内外纷繁复杂现象下的本质,准确把握发展环境新变化新挑战。 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在恢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少,但潜力更大、优势更多。这么多年来,中国经济就是在一次次闯关夺隘中发展壮大的。风雨中走过,风暴中挺立,有前期经济运行打下的好基础,有稳健的政策支持和灵活的市场应对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们有信心、有条件在上半年良好势头基础上,巩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成果,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交出亮丽答卷。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