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40年的历史,是融入世界经济、服务中国发展的历史。40年前,党中央作出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发挥改革开放的重要示范作用。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赋予深圳新的重大使命,必将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强大动力,推动深圳开启对外开放新征程。
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时下,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集装箱班轮航线达200多条,国际客运航线通达全球60城,今年上半年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2000家……一个个数据记录着深圳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也彰显着开放为发展集聚的强劲动能。“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中国近代风雨沧桑的苦难教训,也是深圳“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宝贵经验。开放这一与生俱来的气质,已成为深圳特区最突出的优势之一。
从开设“三来一补”外资企业到“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从恢复发展边境贸易到进出口市场日趋多元,从出口粮食、服装等初级产品到出口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深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让一座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十多年前,也曾有人发出“特区不特”“优势减少”“深圳将往何处去”的担忧。面对比较优势的转换、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对外开放不能一成不变。上世纪80年代承接港台、欧美产业转移,90年代抢抓产业结构调整机遇,时下的深圳该如何唱响对外开放的主旋律?
加大制度性开放力度,支持以规则衔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扩大金融业、航运业等对外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在深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融资……这是《实施方案》给予特区的“发展礼包”,也将开启深圳深化对外开放的全新探索。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身处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化大势及加速演进的世界大变局,深圳必须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深度、覆盖面更广的对外开放。
扩大开放必须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泰国开泰银行在深圳注册成立公司,拓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业务,这是今年第一家外资银行在深圳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正是因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稳定的经济复苏预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打造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特区立法,必将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擦亮发给外资企业的邀请函。
深圳过去因开放而兴,未来必将因开放而强。不久前,在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满载货物的“湾区号”中欧班列整装待发。这也象征着深圳特区这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动车”,必将在世界经济的大道上跑出速度、纵横驰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