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于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激励,更是鞭策。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我作为一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调研时强调:“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把科研创新转化为实践成果。”为了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扶贫事业,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实现科技扶贫、产业脱贫,几十年来,我和许多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老区,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探索出一条科技兴农、以农富农的农村小康之路。这当中,有辛苦、有付出甚至有牺牲,更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我想起了那些在脱贫攻坚战中、在科技兴农岗位上鞠躬尽瘁的战友。大家一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奋斗历程历历在目。农业果树专家糜林,33年间走进中西部地区4个省份、20多个县,累计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帮助农民增收10亿多元。在广大农民眼中,这位戴着草帽、挽着裤脚、晒得黝黑的“果树保姆”,好像带着一个“百宝箱”。2020年2月,糜林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糜林离开我们后,他的手机仍然不断收到农民的咨询电话和微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新时代的中国农村既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又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需要一大批无私奉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基层、蹲在一线、铆足干劲,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使科研创新成果在广阔的乡村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作者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3日 09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