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18日讯(记者 彭科峰)5月17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知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出具相关《执行裁定书》,并已于当日送达相关买受人。根据该裁定书,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成功竞得原股东旅行者汽车集团旗下持有的13.47亿股股份。
这份公告,意味着浙商银行历史遗留的股东问题得到完整解决,也意味着A股又增加了一例险资入股上市银行的鲜活案例。而且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保险机构偏爱银行股并非孤例。公开信息显示,在目前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8家银行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均存在险资身影。
太平人寿接盘股份为“安邦系”遗留问题
浙商银行为何发生了大规模的股权转让?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太平人寿等接手的这部分股权为旅行者汽车集团所持有,且曾一直位列浙商银行第三大股东。旅行者汽车集团是安邦保险集团原实际控制人吴小晖的关联公司之一。
不过,2018“安邦系”案件爆发后,旅行者汽车集团持有的浙商银行股权也被司法冻结。2019年11月,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受上海一中院委托,银保监会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接管工作组对浙商银行13.47亿股股份进行处置,当时的转让底价为68.69亿元,折合每股约5.1元,但当时并未成功转让。此后,该部分股权京东拍卖网上架但最终流拍。
今年5月13日,该部分股权再次在京拍卖网上公开拍卖,这次终于由太平人寿和山东信托联合拿下。本次拍卖股份最终过户完成后,旅行者汽车将不再持有浙商银行股份。从价格来看,参照拍卖时浙商银行的股价,太平人寿等相当于以市场价的七五折拿下浙商银行13.47亿股,平均折合2.23元/股。
业内称险资偏爱投资银行有内在逻辑
5月18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太平寿险本次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入股浙商银行,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银行目前来看,其稳定性、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是比较好的投资载体。“浙商银行经营的质量和发展前景都不错,太平寿险投资浙商银行,应该是有道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从浙商银行最新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来看,太平人寿并不是第一家大额入股浙商银行的险资,该行目前第六大流通股东即为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而财联社梳理发现,截止2023年一季报最新数据,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邮储银行、 浙商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 杭州银行、长沙银行、贵阳银行、无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18家上市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均有险资身影。
对此,资深金融证券投资专家何晓宇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险资在多家银行股中的持股比例较高,说明险资对银行股的投资比较看好。一方面,银行股通常具有较高的股息率和稳定的分红收益,险资看中这块收益,也有一些是为了实际控制银行牌照。另一方面,银行股是一种相对稳健的投资标的,其业绩稳定性较高,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这与险资的投资偏好契合。
何晓宇对记者称,在国外保险资金接手银行股份的现象也存在,其逻辑亦是多是希望通过收购银行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这其实就是大金融的逻辑。当然,保险公司肯定会选择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银行股。在国内保险机构可能不一定投资四大行,但会选择股份制银行,或者地方商业银行作为标的。”谭浩俊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未来险资买入银行股或是大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大量险资买入银行股,但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看,险资能否获得足够的回报也不一定。”何晓宇进一步指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险资能否获得足够回报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他对记者表示,从短期来看险资在银行股中的投资回报,要受到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如果银行股的业绩表现不佳,或者市场环境不利,险资的投资回报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谭浩俊则向财联社记者介绍,前几年险资的投资重点并不是放在银行股上,而是更多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投资等领域,而且也取得过不俗的回报,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过大、回报时间较长,并且繁荣周期可能已快结束,相比较而言,银行股可能要更好一些。因此,未来投资银行应当是保险资金一个重点、长期的选择,未来可能成为趋势。
何晓宇也认同险资增持银行股的确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除了在当前周期环境之下,银行业务的稳定性较高,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外,当前政策表态积极,银行股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也使其凸显出一定的投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