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消息,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于7月24日(周六)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双循环格局下的中国金融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参会并演讲。
谈到后疫情时代的变化及影响,赵锡军从经济层面阐述了究竟发生了哪些可能的变化,有哪些正在发生和可能延续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对国际金融的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和动力两极分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新型市场国家,只有中国例外。各个国家内部也出现恢复不平衡和贫富差距的拉大的现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
二、这种变化对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不会产生根本影响,会产生边际影响。传统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加强,其他的市场可能进一步边缘化和外围化都有可能。从国际金融的治理和政策的协调能力来看,这场疫情对此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有可能会有一些变化,这个变化可能更多的体现在中国的力量方面。
三、唯一有变化的可能就是国际金融领域里面创新的能力,中国可能是推动国际金融格局发生局部和边际变化的核心力量和核心因素。这次疫情体现了中国的治理能力,这种能力有可能从公共卫生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 。这次疫情体现出中国的协调能力也有可能在金融领域得到拓展,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有可能推动国际金融格局的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