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腹泻便秘反复交替、便血,伴随腹痛、体重下降等情况,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当成肛肠疾病。
不久前,20多岁的北京姑娘杨雯(化名)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她不敢相信,这种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疾病居然发生在自己身上。杨雯曾长期在国外学习,饮食方式趋同于西方,多食肉、少蔬果。回国后,她特别喜欢约上朋友或家人去烧烤店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根据杨雯的描述,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花瞻找到了可能导致她患病的原因。花瞻分析,可能是由于杨雯摄入的瘦肉、脂肪过多,肉类烧烤产生的热解物中含有多种诱变剂,诱发基因改变,最终让她患上结直肠癌。
花瞻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结直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目前,医学界认为至少有7个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相关。近些年,结直肠癌的患者有年轻化趋势,绝大部分患者是结肠黏膜长了息肉、腺瘤,经过长时间、多步骤、序惯性基因突变而发生癌变。然而遗憾的是,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往往病情一经发现就已经非常严重。比如杨雯,她出现便秘腹泻交替的情况已经两年多了,但一直没在意,也没去做筛查和治疗。直到肚子鼓起来,能摸到包块,并伴随疼痛,才来医院就诊。
花瞻介绍,结直肠癌常见的症状有三种:起病隐秘的慢性症状、肠梗阻的急性症状,还有比较严重的穿孔症状。“起病隐秘的慢性症状最值得大家关注,大多数患者的表现是粪便中或粪便上有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有腹泻或便秘症状,有时二者会交替出现;腹部绞痛,伴有呕吐,大便排出后,疼痛会有缓解;体重无缘无故减轻;持续的疲劳感。出现这些情况超过两个星期,有可能已经患病了,建议找医生做筛查”。
筛查有几种方法,常用的是做大便检查,看是否有潜血。大便检查比较简单,可以在体检时完成,成本低,患者没什么痛苦,但在早期发现患病方面比较差,敏感性低,特异性低。如果肠内长的是腺瘤,由于腺瘤不容易出血,有可能发现不了早期病变,导致漏诊。还有一种传统的筛查方法是做钡灌肠,现在用得比较少,操作比较复杂,耗时长,也会出现假阳性,对小的腺瘤和息肉不敏感。
花瞻告诉记者,想早期发现疾病,结肠镜是“金标准”。尽管这是当下最可靠的办法,但是一些患者仍然不愿意做此项筛查,觉得仪器要通过肛门,比较害羞、怕疼、或者不愿意为清洁肠道做前期准备,比如说要提前吃一些泻药和电解质散剂。“其实做结肠镜没有那么难受,大家不要过于恐惧。尽早筛查,得到结果,自己也心安。”花瞻说,即便筛查出患癌也并非无可救药,手术是解决结直肠癌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在早期经过手术治疗,患者可以痊愈。及时切掉发现的息肉、腺瘤,定期复查,一般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花瞻表示,目前的虚拟结肠镜检查,仍有一定局限性,可能筛查不出早期的疾病,腹部CT可能也检查不出,最好的预防办法是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针对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花瞻提出了几项建议。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情况、家族史等,评价风险高低,定期筛查。“结肠镜检查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可以推荐给45岁以下的成年人。有近亲属患结直肠癌或息肉的人,应该在40岁时开始筛查,或在亲属被诊断的最小年龄前10年开始筛查。有直肠出血等相关症状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个人或有家族史的妇女,也需要在45岁之前开始筛查。不太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需要从青春期开始每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腺瘤完全切除的人应该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至结直肠状况明确后,可以每3到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本人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至少每年做一次检查,查看疾病进展和是否癌变。一般人从45岁开始,5—10年做一次筛查就可以了,有不良生活习惯和有结直肠癌症状者,更不能忽视”。
在饮食方面,花瞻建议吃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避免吃高脂肪的食物。肉类以禽类和鱼肉较好,减少摄入脂肪、瘦肉,尤其少吃烧烤、火锅等。不要过量饮酒或吸烟。“如果你喝酒,每天饮酒不能超过30克”。
“糖尿病、肥胖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身体质量指数(BMI)数值大于30,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将提高1.19倍。向心性肥胖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1.45倍。锻炼可以降低结肠癌患病风险。研究显示,女性每周锻炼4个小时,比每周锻炼少于1个小时者,结直肠癌患病风险降低40%。所以我们每周锻炼至少应超过4个小时。”花瞻说。
另外,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熬夜与结直肠癌有关,但是花瞻表示,这种疾病似乎与不良生活方式所致衰老有关。熬夜带来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将使得体内代谢和免疫力出现问题而至衰老过程加速,这种变化可能引起结肠或直肠细胞发生随机的遗传变化而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