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三九天”也就来了。中国民间有“进九”“冷在三九”的说法,意味着从此进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刻,这也是一年里心脑血管病发作的一个高峰期。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调查还显示,在中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俗称“中风”),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而现有脑卒中患者则达到了700万。
脑血管病患者难过冬有诸多因素
“冷空气袭来,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特别是‘中风’患者来说,寒冷的冬天可不好过。寒冷的冬天对脑血管有着诸多影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刘运海介绍,人体受到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增加,血流受阻,血压升高。寒冷刺激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低气温可使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心脏负荷加重,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使原本脆弱的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
“此外,冬季还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增高、发热等因素可诱发脑血管病。冬季烤火不慎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也可以加重脑缺血的发生。冬季人们滞留在室内,生活不规律因素可以诱发脑血管病的发生。”刘运海说。
脑血管病患者从这几点入手安全过冬
那么,脑血管病患者怎样安全过冬?刘运海介绍,脑血管病患者要想安全过冬,需从主要以下几点着手。
注意防寒保暖。严寒刺激会加重高血压病情,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控制情绪。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中风,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勤量血压。最好每天都量血压,发现异常能及时处理。积极预防冬季疾病。冬季易患流感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应注意预防和积极治疗。
坚持适量运动。参加一些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和耐寒能力,但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而定,最好不要做剧烈运动。冬季不应太早进行锻炼,阳光充足天气暖和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是户外锻炼的黄金时段。
注意补充水分。冬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消耗多,要多喝水,多食鲜枣、柚子、柿子、柑橘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及绿叶蔬菜。
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动静结合,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情绪紧张,烦躁不安等。
小心潜伏的心脏“危机”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冬季也需要特别小心。冬季昼夜温差大,导致血管收缩、痉挛,血压升高,心脏的负荷也会随之增大。”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杨天伦强调。
“冬季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猝死高发,一胸痛可能就要命。预防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猝死,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杨天伦建议,一定要戒烟限酒,有的冠心病人晨起一根烟,丧失一条命;另外,低盐低脂饮食、坚持锻炼、减轻体重,劳逸结合,不要熬夜,要心态良好,少操心;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高危人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药物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
杨天伦提醒,天气变冷,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晨醒一杯水,晨醒一口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酌情加药。治心脏病的药、降压药,一定要晨醒即服,并缓慢喝够200~300ml温开水,既稀释血液,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又促进排便。此外,冬季用药和夏季略有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一旦发生心梗,患者应严格卧床,保持安静,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甘油喷雾吸入,家属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途中尽量选择平稳的交通工具,情况相对稳定者可用担架运送。途中持续或间断使用硝酸甘油,有条件者保持吸氧,及时嚼服阿司匹林150~300mg。
远离心脑血管病,从控制好血压开始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若降压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的脑卒中和心肌缺血事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冬季,寒冷刺激使人体外周血管收缩,一方面增加循环阻力,另一方面减少汗液蒸发,同时,由于血流速度减慢,肾血流量相对下降,排尿减少,上述多重因素导致动脉血管阻力增加及血容量增加,导致冬季血压升高。考虑到冬季高血压的特点,高血压患者需要在冬季做到尽早使血压达标,方能远离心脑血管疾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主任医师夏珂表示。
“虽然冬季血压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或较难控制,但高血压患者也无需过分担心,或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因为精神上过分紧张,也是升高血压的不利因素。”夏珂说,高血压人群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生活及用药细节,就能使血压平稳,安全过冬。
注意饮食。患者要注意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钾、高钙、高纤维素饮食,则是降压的基石。
补足水分,降低血液粘滞度。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加上冬季供暖,房间内空气湿度不够,都是升高血液粘滞度的因素。高血压患者须时常提醒自己注意补充水分,降低血液粘滞度。
运动要适当。冬季户外寒冷刺激是升高血压的不利因素,高血压人群宜减少户外运动,户外晨练选择在上午10时以后,出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逐渐热身。不宜做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行走、小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健身操和老龄球等温和的运动方式。
注意监测血压。冬季更要定期复查,谨遵医嘱,稍频繁地监测血压。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4小时监测,并对用药等治疗方式进行调整,做到对血压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切忌自行增减药量。自行增减药量有危险。一般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很难正确把握用药原则,若擅自轻率增大降压药类型或剂量,容易将血压在短期内降得过猛或过低,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造成严重后果。
切忌随意更换降压药物。首先,降压治疗不可以过快,一般4周左右达标比较合适;另外,目前临床上提倡并使用较多的长效降压药均能持久、平稳降压,且副作用少,也不存在耐药问题;且小剂量多药联合降压既符合多药作用互补、增强降压疗效、减少副作用,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支出,是很合理的降压治疗原则。当然,联合降压治疗方案需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本报记者 陈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