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今年2月,由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领衔的研究团队在《中国癌症研究》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对2013年我国高、中、低城市化率水平下,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情况进行分析。这也是我国首次依据城市化率对癌症负担进行分析。
不同城市化率地区癌谱不同
论文第一作者、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在接受专访时介绍,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间接反映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从科学研究和癌症防控角度看,按照城市化率划分,能更科学地区分不同经济地区的肿瘤负担、肿瘤癌谱构成的差异,为开展病因学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据介绍,该研究以肿瘤监测地区城市化率水平不同,分为城市化率≥70%、30%~70%和<30%,划分为高、中、低三档。为保证数据质量,恶性肿瘤监测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研究分析的数据为2013年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和死亡情况。数据来自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筛选的符合标准的255个登记点,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覆盖2.2亿人口。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率较高地区的癌症发病和欧美发达国家的癌谱较为近似,以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发病相对较高。城市化率较低的地区则仍然以消化道癌症发病为主,包括胃癌、肝癌和食管癌。
陈万青分析指出,前者和发达地区的生活方式西方化有关,后者则可能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
从男性癌谱分布看,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的发病率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调整年龄结构显示,肺癌发病率的升高,本质上是城市化率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所导致;而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肝癌、食管癌则随城市化率水平的上升而下降,调整年龄结构后,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癌谱分布提示,欠发达地区的癌症发病以消化系统为主,而随着城市化率的增加,饮食生活水平的提高,消化系统癌症逐渐减少,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则呈现发病率增加的趋势。
从女性癌谱分布看,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水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调整年龄结构后显示,肺癌发病率在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之间比较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等癌症在去除人口年龄结构因素后仍然显示,城市化率水平高的地区发病率更高,而且高城市化率水平的地区发病癌谱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癌谱,这可能和城市地区女性生活节奏、压力、环境等因素有关。
女性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则随城市化率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和男性的分布变化趋势相似,不仅发病率随城市化率水平提高而呈现下降趋势,去除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后,仍然呈现下降趋势。
陈万青说,癌谱分布提示,欠发达地区的女性癌症发病以消化系统为主,但肺癌在城市化率较低的地区发病占据第一位,提示可能和农村欠发达地区妇女接触的室内空气污染如烹饪等因素有关。而随着城市化率的增加,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女性癌症发病的第一位。且随着城市地区饮食生活水平的改善,消化系统癌症也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我国癌症发病风险不算高
此次研究也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有媒体据此报道称,每个人一生的癌症发生率都在“三成以上”。对此,陈万青表示这一说法有误。
陈万青说,此次研究数据显示,0~85岁累积发病率为36.20%,累积发病风险为30.37%,即一个人如果活到85岁,一生中有30.37%的概率会患癌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人群的人均期望寿命为76.34岁,因此,0~76岁的中国人累积发病风险约为20%。
陈万青说,累积发病率和累积发病风险有所区别,前者是历年发病率累加,后者是患癌的累积风险,在累积发病率很低时,两者相近,但发病率很高时,两者差别较大。
专家指出,癌症的发病是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改变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逐渐累积的结果,因此,年龄成为间接反映癌症各种危险因素的综合指标,具体表现为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30岁以前癌症发病水平相对较低,40岁左右开始快速上升,到80岁~84岁年龄组达到癌症发病高峰。
陈万青说,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癌症发病风险并不高。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下设的肿瘤监测部门发布的2107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数据显示,美国人群男性一生患癌风险为40.8%,女性为37.5%,远高于中国目前的癌症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