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疾病 >

我国每年五六十万人因房颤致脑中风 7成人用错药

发布时间:2023-05-28 15: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它会形成心房血栓,脱落后90%造成脑梗。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据统计,我国约有800万人受房颤侵扰,每年导致50万~60万人脑中风。华南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吴书林教授指出,高达7成的房颤者抗凝治疗服用阿司匹林,但这对房颤抗凝是基本无效的!对付房颤,除了吃药,其实还有两种新技术可“一劳永逸”。专家呼吁:40岁以上尤其是超过65岁人群,应坚持每年至少做一次心电图检测。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常表现为心动过速而且节律不正常,发作时心悸、体乏、眩晕、胸闷气短,自觉心脏跳得时快时慢。长期、持续的房颤可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甚至可导致猝死。房颤发生时,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因此滞留于心房内,容易淤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因为心房血栓个头大,会导致比一般血管血栓更严重的后果——90%造成脑梗,10%导致其他动脉栓塞。

  何为房颤?它是心房血栓的“制造者”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医师吴书林教授指出,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是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常常表现为心动过速而且节律不正常。发作时心悸、体乏、眩晕、胸闷气短,自觉心脏跳得时快时慢,有的人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要晕厥过去。如果此时做心电生理监测,可发现心房内激动传导方向不一致,心房激动频率可高达300~600次/分钟,这时心房其实已经丧失有效收缩功能,且由于房室结保护作用,这些心房激动不全部到达心室,但心率也达100~160次/分钟。

  很多人通过医学科普知道室颤会死人,那房颤呢?吴书林教授说,房颤一般不直接致命,但危害非常可怕——长期、持续的房颤可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甚至可导致猝死;而一次房颤,就可能导致脑卒中——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50万~300万例,其中因房颤引发的达20%,也就是说每年房颤导致了我国50万~60万人中风!

  颤不就是抖吗,心抖一抖怎么会导致脑出大问题?

  原来,房颤发生时,心房有效收缩功能消失了,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因此滞留于心房内,容易淤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因为心房血栓个头大,会导致比一般血管血栓更严重的后果——90%造成脑梗,10%导致其他动脉栓塞。

  更要命的是,房颤引发的中风,比其他中风严重得多——30天内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治疗误区:

  七成患者吃的药基本无效

  房颤如此可怕,全国约有800万房颤患者,7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0%,喝酒、喝咖啡、剧烈运动、劳累、肺部感染,都可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而引发房颤,而一次发作就可能导致中风,因此知道自己有房颤问题的人,会比较积极治疗。

  对付房颤及其导致的卒中,国内外公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抗凝,即阻止心房中血液凝结成血栓。但很多房颤患者吃错了药!吴书林教授指出一个惊人的事实——因为确诊房颤的中风患者中,多达7成人抗凝治疗时服用阿司匹林,仅2.7%的人使用华法林疗法,而前者对于房颤抗凝是基本无效的!

  阿司匹林明明被誉为预防血栓和血管粥样硬化的“神药”,为何偏偏在对付房颤血栓无效呢?

  吴书林教授指出,阿司匹林抗凝抗栓,靠的是抗血小板凝结,因此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所导致的血管硬化、动脉血栓。但是,房颤发作导致的血栓主要在心腔内的心房或是静脉内,是血液滞留淤积而形成,因此抗血小板凝结在此处无效。“20世纪90年代临床认为,阿司匹林可降低房颤血栓,但医学进步至今,证实其基本上是无效的,最新的欧洲治疗指南已拟剔除阿司匹林应用于房颤抗凝。”吴教授说,其实我国也不提倡,但因为“阿司匹林抗凝”的“名声”太响,再加上便宜又简便,造成很多人误用于房颤抗凝。

  事实上,服药应对房颤抗凝,华法林疗法才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研究证实,可使患者脑卒中危险性下降达68%。

  不过,应用华法林疗法,不仅用药初期要反复抽血化验,长期应用更必须坚持检测INR,许多病人不能一直坚持。更何况,华法林作用很易受其他药物或者饮食影响,剂量调整困难,有抗凝禁忌证者也不能用。

  根治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可一劳永逸

  21世纪,出现了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国内2004年后开始应用且效果不错,至今广东省人民医院已经做了5000例左右,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约为80%,治疗持续性房颤一次成功率也在70%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1%,成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这一根治术是微创介入操作,只需要在局麻下穿刺静脉,导管通过皮肤切口、血管入径,送到心脏,对引起房颤的病灶进行消融,手术只需要2小时左右,只留下针眼大小的穿刺口,术后2~3天就可出院了。

  术后,患者还要吃为期2个月的抗凝、抗心衰药物,通过评分系统评估有无复发风险,再决定今后要否还吃抗凝药,并随访3年。消融成功者,治愈后将不再发作。一次消融不成功者可多次手术,二次消融成功率约90%,目前重复做得最多的次数为4次。

  还有另一种消融术是冷冻消融,导管入径后,将左心房与肺静脉间冻起来,让心房激动传导不出来,也有80%成功率。

  “临床发现,50%的房颤患者是可作消融根治术的。”吴书林教授指出,以前医生通常只会指引药物不能控制房颤的患者去做消融根治,因此至今只有不到6万人做了,但目前已经扩大至有症状、有意愿的患者都可以做。他提醒,可考虑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根治术的情况包括:

  1.症状发作频繁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阵发性房颤;2.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房颤;3.虽无症状,但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

  房颤导管消融手术

  在局麻下穿刺静脉,导管通过皮肤切口、血管入径,送到心脏,对引起房颤的病灶进行消融,术后2~3天就可出院了。消融成功者,治愈后将不再发作。一次消融不成功者可多次手术,二次消融成功率约90%。

  左心耳封堵术

  通过大腿内侧的静脉血管将导管送入心脏,在左心耳释放封堵器,封闭左心耳口部,经过一段时间,心脏内皮细胞就会覆盖封堵器表面,使左心耳完全闭合,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后45天后,就可终身停用抗凝血药物了,成功率高达98.5%。

  预防中风:

  左心耳封堵术成功率达98.5%

  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平常人高出5~6倍,除了阻止房颤传导,还有没有办法解除中风危险?吴书林教授称,最新的左心耳封堵术,堪称房颤引发脑中风的“终结者”。

  医学研究证实,90%非瓣膜病性的房颤患者心房血栓是来源于左心耳。左心耳就像一个位于心脏左侧的小口袋,房颤患者的血液在这里滞留,久而久之形成血栓,房颤引起的中风,正是因为血栓脱离左心耳进入血液循环,堵塞脑血管。

  左心耳封堵术也是微创手术,无需开胸,只要通过大腿内侧的静脉血管将导管送入心脏,在左心耳释放封堵器,封闭左心耳口部,经过一段时间,心脏内皮细胞就会覆盖封堵器表面,使左心耳完全闭合,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后45天后,就可终身停用抗凝血药物了,成功率高达98.5%。

  吴书林教授指出,有抗凝药物禁忌证的或者华法林治疗后血栓评分一次高、一次低,等于或高于3分,可考虑使用此方法,目前欧美指南已经将其列入房颤IIB类患者治疗,国内也在积极应用中。

相关阅读:

脑中风病因

脑中风症状

脑中风怎么办

脑中风诊断

脑中风治疗

上一篇:房颤可使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5倍
下一篇:杭州:启用脑卒中急救溶栓地图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