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疾病 >

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癌之首定期筛查高危预防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20-10-28 10: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晚期卵巢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完成标准一线含铂化疗后,复发率仍高达70%以上;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已成为影响卵巢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最突出问题。”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潘凌亚教授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这样提醒。

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卵巢癌52100例,死亡约22500例。近年来,“妇科第一癌”卵巢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不仅发病率连年上升,死亡率更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潘凌亚教授指出,要尽量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铂间期”,也就是患者完成化疗后到再次复发的间期或不再复发的时间,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如何打破卵巢癌患者复发困境、延缓复发时间,是亟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卵巢癌五年生存率仅为29%,高遗传性警示高危人群做好筛查和预防

潘凌亚教授介绍,卵巢癌的高死亡率与其发病位置隐匿有关。之所以称卵巢癌为“沉默杀手”,首先是其发病器官部位非常隐秘,不同于乳腺癌发生在体表,患者容易早发现;卵巢癌深积于盆腔之中,早期发病没有症状,有三个70%的特点:70%的患者在发病时是临床晚期,70%的病人在3年内肿瘤会复发,70%的患者活不到5年;患者五年生存率,目前全球统计数据仅为29%。

基于卵巢癌的高死亡率,必须重视对卵巢癌的筛查和预防。潘凌亚教授说:“目前唯一能确定发病的高危因素就是遗传因素,卵巢癌有15%~20%左右的患者跟BRCA基因突变相关。BRCA基因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进行遗传,所以一旦患者携带,有50%的可能性传给其子女。”

除了BRCA基因,与遗传相关的还有Lynch syndrome。潘凌亚表示,这主要是错配修复基因发生问题,这个基因突变主要与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相关。“如果患者携带这个基因,罹患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大概有10%。医学上把有这两个家族史的患者都认为是发病高危人群。”潘凌亚说,所以首先要做好对这类高危人群的检测、筛查和预防。

高危女性可做双侧附件切除,生育前需定期筛查+口服避孕药

针对卵巢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潘凌亚教授提醒,如果家里人有遗传性乳癌、卵巢癌综合征,那么肯定存在BRCA基因突变,家庭中无论是父亲或母亲携带这个基因,其子女有一半可能性会遗传。这时可以做一个基因检测,如果是被遗传到的人就要小心了,“因为这个基因遗传最大特点就是发病年龄特别早,存在BRCA1基因突变的,大概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BRCA2是45岁左右发病。根据临床观察,BRCA1基因突变19%~54%可能性发展成卵巢癌, BRCA2有2%~19%基因可能生病,都是很高的。” 潘凌亚教授说。

对于这部分高危女性,生育后可以切除双侧附件以降低风险,有效预防卵巢癌。BRCA1指南推荐35岁~40岁就要切掉双侧附件,BRCA2因为发病晚5年建议40岁~45岁切掉。“但现在许多职业女性30多岁还没结婚,不太可能让她们在35岁就把卵巢和子宫全切了,这些人怎么办?建议从30岁开始,每半年要做一次经阴道B超,然后再结合B超做CA125检测。”潘凌亚教授还建议,对于没有完成生育的高危女性,除了筛查之外,口服避孕药也能降低60%的卵巢癌发病风险,建议其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时间越长受益越多。

潘凌亚教授还提醒,通过对很多卵巢癌病人的调查发现,卵巢癌前期并非真的没有症状,女性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特别警惕:比如经常出现腹部疼痛不适,如果每个月超过12天有腹部的不舒服、疼痛,包括泌尿器官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都值得高度关注。

“手术+化疗+维持治疗”新模式,卵巢癌患者有望长期生存

晚期卵巢癌是多次复发的“慢性”疾病,过去30年,传统卵巢癌治疗方案是以手术和化疗为主,缺少有效的后续治疗方案,即使是经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仍有70%以上患者会在等待中复发。2015年国家癌症肿瘤中心统计,从2003年到2015年,近12年间在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宫颈癌五年生存率提高了5.5%,子宫内膜癌五年生存率提高了5.0%,而卵巢癌五年生存率仅提高了0.4%,几乎没有明显改善。这说明卵巢癌治疗在全球医学界都是一个巨大难题。

今年9月,我国卵巢癌创新药尼拉帕利获得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用于晚期卵巢癌全人群一线维持治疗,成为目前中国及全球唯一获批用于卵巢癌全人群一线维持治疗的PARP抑制剂。这意味着,所有新诊断的卵巢癌患者在经过传统手术和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都可接受PARP抑制剂的维持治疗,帮助其延缓复发,为卵巢癌五年生存率的提高带来了新希望。

潘凌亚教授介绍,最初PARP抑制剂的研究设计和临床应用通常限于BRCA突变患者,以降低其复发风险,而这部分患者仅占15%~25%。临床亟需有效创新药物作为一线治疗后的维持治疗,尤其是非BRCA 突变患者,如BRCA野生型、HRD阳性等,仍然存在巨大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如今,随着以尼拉帕利为代表的多项PARP抑制剂的发展,以及不断更新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方案,维持治疗正在极大改变卵巢癌的治疗模式,帮助患者减少复发、延长生命。潘凌亚教授指出,如今卵巢癌的治疗策略已由最初的规范手术+化疗,转变为“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的新模式,将维持治疗前移到一线,这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未来希望通过维持治疗联合其他创新治疗手段,卵巢癌患者能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一样获得长期生存。” 潘凌亚教授对此充满期待。(记者 王凯)

上一篇:家庭关系紧张更易患慢性病
下一篇:秋冬转季中风高发3小时内是黄金抢救期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