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梁 晨制图
近年来,我国新发感染乙肝人数已经很少,但乙肝始终位居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的前三位,每年新增报告约100万乙肝患者,且以成人为主,可见我国乙肝疾病负担非常严重。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6—2021年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呼吁,到2030年要消除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病毒性肝炎。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从国家层面要求全面实施病毒性肝炎各项防治措施,控制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癌、肝硬化死亡上升趋势。
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如果伴侣感染了乙肝病毒,自己该怎么办?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日前,在人民网·人民健康举行的“人生不等待,健康无‘肝’扰”科普活动上,多位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存量大,增量小
乙肝防治等不了
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题是“肝炎,等不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对此深表认同:“目前,我国新发感染乙肝人数增量已经很小,但已有的慢性感染者存量仍然庞大,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比,乙肝的潜伏期长、长期后果比较严重,目前多数还难以彻底治愈,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肝炎防治的确等不了。”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贾继东介绍,乙肝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其中,乙肝母婴传播也是母婴传染而不是遗传性疾病。“乙肝不通过消化道传播,因此不会通过吃饭传播,更不会通过呼吸道传播,也不会经过一般的蚊虫叮咬传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教授提醒,乙肝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的累积比例较高。在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77%和84%。而肝癌是我国死亡率第二高的癌症,每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的人数约占全球肝癌死亡总人数的约50%。
所谓的乙肝、肝硬化、肝癌“黑色三步曲”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并非完全不可避免。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指出,接种乙肝疫苗就是预防乙肝及其所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为了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展对乙肝病毒和疫苗的研究,并自1992年起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随着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特别是出生后24小时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提高,我国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显著下降。
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1992年,1—4岁和5—14岁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分别下降了96.7%和91.2%,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从约1.2亿降到约7000万。全球范围内,乙肝疫苗的使用已有30多年历史,逾10亿人群证实了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效果。
乙肝五项很重要
接种疫苗效果好
在儿童普遍接种疫苗的情况下,目前我国新发现和新报告的慢性乙肝病例以成人(但多为幼年期获得感染并变为慢性)为主。接触各种急、慢性乙肝患者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包括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液和皮肤黏膜创口,均可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染。然而,众多感染者并不知晓自身的感染情况。据估算,截至2016年,在全球约2.57亿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仅有2700万人(占所有乙肝患者估计数的10.5%)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换言之,约90%的感染者并不知晓自身已经感染乙肝,因而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并且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尽管成人在感染乙肝病毒后慢性化的概率很低(约5%—10%),但如果缺少疫苗的保护,仍然存在感染风险。目前,我国15—59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仅为13.8%。因此,改善成人对于乙肝预防的了解和认知,提升成人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迫在眉睫。
“考虑到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可能无法完全避免乙肝病毒,因此,乙肝疫苗接种显得非常重要。”成军指出,除了新生儿免疫预防策略以外,对于青少年及成年人,特别是以前没有经过乙肝疫苗预防接种者,也应该鼓励他们去筛查。如果‘乙肝五项’检查结果显示全阴,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接种乙肝疫苗。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否已经感染乙肝,最好的办法就是检查‘乙肝五项’。”贾继东说。
余文周介绍,2005年以后,我国乙肝疫苗接种率上升至80—90%;而1992年前后,接种率可能只有10%左右。依此推算,贾继东指出,全国范围内,30岁或更大年纪的人可能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概率比较低,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潜在风险。
余文周介绍,成人乙肝疫苗接种与新生儿类似,同样遵循0—1—6月的标准接种程序,即接种第一针的时间计为0(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而且越早越好),1个月后接种第二针,第6个月接种第三针。接种后所产生的抗体滴度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有所下降,但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体水平检测或加强免疫。
“对于高危人群,特别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不详者所生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1—2月,我们建议检测抗体,如抗HBs<10mIU/mL,需要进行补种。”余文周说,年龄增大、男性、肥胖、吸烟以及伴有慢性疾病等因素会降低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从而降低乙肝疫苗的保护效力,因此对于这类特殊人群而言,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可以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可防可治不可怕
坦诚相告爱无价
乙肝病毒感染者或携带者能否结婚或生子?是否应该在婚前对伴侣坦白?乙肝检查是否应当恢复到入学、入职检查中?
“乙肝的传播途径之一是性传播。对于伴侣来说,我们主张一方对另一方要诚实和负责任。”成军说,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非常有效,如果双方有一方知道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应该及时告知对方,对方应及时进行免疫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自身产生保护性抗体后,感染乙肝病毒的机率就会显著降低。
“如果感染乙肝病毒的是女性,也需要从母婴角度去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成军指出,过去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乙肝“大三阳”的产妇所产下的孩子,超过一半都成为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通过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产的新生儿给予及时、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对高病毒载量孕妇在妊娠晚期开始抗病毒治疗等干预措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成功率已经接近百分之百。
“无论是预防乙肝还是治疗控制乙肝病毒,现代医学都做得非常好,深爱对方的人不需要因此而分手。”成军说。
“长期以来,我国对乙肝宣传面临两难。”贾继东表示,一方面,公众不了解乙肝及其危害,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人对乙肝病毒存在误解,并因此产生对乙肝患者的恐惧、偏见,甚至歧视,给乙肝病毒感染者和携带者的就学、就业和日常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为进一步维护乙肝病毒感染者和携带者入学和就业的权利,2010年2月10日,人社部、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取消入学(含入幼儿园)、就业体检中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查。
“《通知》仅限于入学、入职这种特殊的作为门槛的体检,这是极为正确的。”贾继东说,但在实践中,有不少体检机构或医疗单位,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不涉及入学、入职的健康体检及医疗活动中也不提供乙肝相关检查,这是理解有误。为纠正这种偏差,2019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鼓励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检和医疗活动中检测乙肝相关项目,以便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慢性乙肝虽然难以通过短期疗程彻底治愈,但通过长期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从而大幅度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等不良后果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只要正确认识、科学应对,乙肝可防、可治,不可怕。
|